新时代兴安盟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
2021-09-09 15:49:55
□佟景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对于我盟而言,抢抓新时代对外开放机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新时代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挑战
1.对外开放总体水平偏低,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我盟“十三五”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经济体制转轨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达地区相比,对外开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分突出。对外开放水平低、对外开放环境差仍然是制约我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盟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开拓国际市场方式单一。一是在观念更新、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思想不够解放。二是法治观念不强、服务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依然突出;行政执法滥用职权,审批制度改革不够彻底。三是在投资硬环境方面,综合服务功能较弱,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盟的对外开放。
3.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有待加强。一是在直接利用外资项目中,具有规模的项目很少,世界级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的很少,能够提升地区经济质量、改善经济结构的项目更少。二是规模小,由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少有外资投入。三是利用外资渠道少。直接利用外资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三资企业上,间接利用外资的形式单一,新型的跨国企业购并、资产重组、证券融资、 BOT (建设—经营—转让)、项目融资等应用很少。我盟现有的利用外资方式与国际资本市场结构不相适应,严重制约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4.对外经济竞争能力偏低,外贸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一是我盟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二是我盟外贸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对外竞争力较弱。三是开拓国际市场结构还比较单一,不利于我盟实施“走出去”战略。我盟进出口主要面对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带动发展的能力有限,如不加快向发达国家开放,就无法快速解决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5.总体解放思想不够,缺乏对外开放所需人才。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另外,由于我盟经济落后,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培养不出更多外向型人才,特别是对外开放中所需的外经贸人才匮乏,既懂外语又通晓国际贸易运作、熟悉国际惯例、有涉外谈判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直接影响了对外开放。
二、新时代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1.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今后五年,是我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动能再造期”,是跟上全国前进步伐、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再建期”,是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优势再创期”。我们必须以新一轮扩大开放为契机,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东南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我盟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用开放倒逼改革,用开放推动创新,是推动我盟全面振兴的根本途径和唯一出路。要坚决破除阻碍全面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的开放布局、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坚定不移地放活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各类市场主体,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实现“四个着力”,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干部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
2.深度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加强在国际运输通道、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以骨干通道和经济走廊建设为牵引,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新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合作机制。二是将我盟打造成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农产品出口附加值。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县域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对接优质跨境电商平台与县域特色产品,带动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网上销售渠道。三是充分利用好阿尔山口岸枢纽节点优势,将中国环渤海经济圈通过蒙古、俄罗斯连接到欧洲经济圈,打通亚洲到欧洲的北方通道,推动我盟实现经济、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多元化,驱动沿线国家释放经济活力,促进中蒙俄三国合作乃至亚欧大陆的整合与合作。同时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口合作,完善东北区域“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发展协同机制,形成内外连接、东西呼应的开放新格局。
3.引领建设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扩大农牧业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开展农牧业对外合作。实施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加强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出口食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高附加值农畜产品出口。加大我盟农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出口食品农畜产品贸易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农牧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牧业投资、贸易、技术、物流和产能领域的合作,加强在沿线地区的港口、仓储、物流设施等战略性布局。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大牧主和农牧业企业集团,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全球农牧业技术领先的企业、机构和管理团队。二是推进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合作。发挥友好省、友好城市合作机制,强化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合作,加大内蒙古兴安盟文化海外推广力度。用好侨务资源优势,加快华侨华人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乌阿海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针对境外重点客源市场,持续推广我盟四季旅游主题,重点包装和营销我盟品牌产品及线路,推动阿尔山—柴河景区、海神圣泉旅游度假区、成吉思汗庙景区、翰嘎利—五角枫景区、乌兰毛都草原核心区等品质提升,进一步树立兴安盟旅游鲜明形象,提升境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我盟全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4.建设公平透明、开放有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版要求,企业上线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拓展特色功能,向金融、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方面延伸。拓展“三互”合作区域,推进一次性联合检查,建立口岸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推进执法互助和监管互认。二是坚持内外资一致原则。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确需境外投资者提供信息外,在项目准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科技创新、土地政策等方面内外一致。三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权益。对标国内先进地区,规范减免涉企行政性事业收费,加大财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健全知识产权执法机制,从严控制并进一步减少各类检查活动。优化精简施工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各审批步骤由“串联”改为“并联”。不断深化完善和持续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名称便利化等改革事项,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四是积极推进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依法承诺、规范管理、优化服务,重塑诚信政府形象,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切实履行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外商所做的依法承诺,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切实解决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问题。
5.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一是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持续推进铁路旅客运输、加油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呼叫中心、演出经纪、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探索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对外合作方式。鼓励外资参与我盟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外资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实行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模式。二是积极开展有效精准招商。借助达沃斯论坛、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载体,有针对性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每年面向香港、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一系列境外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面向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各举办一次以上“兴安盟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组织“外商回兴安盟”专项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开展领导带队招商、小团组招商、精准招商。三是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将“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建立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集中研究解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跟踪责任制和定期报告制。对已签约的重大项目,列出落地时间表,做好跟踪服务,认真梳理影响落地的因素,及时解决各环节中的问题,确保招商成果得到落实。(作者单位:兴安盟商务口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