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线的“排雷战士”
——记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支援满洲里流行病学调查队
2022-01-11 17:01:10
□记者 李烨琳
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战打响后,以往不为人所知的流调员,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他们被称为疫情防控一线的“排雷战士”。
“这几天去过哪里?和什么人接触过?他们分别是谁?怎么联系?”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和时间赛跑,深入病毒“源头”,去阻击一个个可能存在的风险。
2021年11月27日,满洲里市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袭击”,素有“东亚之窗”之称的边陲小城在这个冬季被“冰冻”。我盟迅速作出反应,组建援助满洲里流调队伍。
11月29日,由20名流调队员组建的兴安盟援助满洲里流调队集结完毕“逆行出征”。
20余天,兴安盟援助满洲里流调队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工作、生活情况如何?“前线”传来的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战“疫”日记,展现了他们的援满生活,也诠释了他们出征前在党旗下郑重许下的誓言:“我志愿前往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同心同德,扛起疾控使命责任;同向同行,凝聚疾控强大合力;同力同为,展现疾控硬核担当;公行天下、卫戍健康、不辱使命、敢打必胜!与满洲里人民一道,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一切!请党和人民放心!”
若有战召必回
“请全体流调队员立即到岗到位……”11月28日,一个难得休息的周末,一条支援满洲里流调工作的通知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假期。王丁楠急忙把怀里牙牙学语的宝宝交给爱人,匆匆亲吻了儿子后,立即出发返岗奔赴战场。
“您好,请问近期您和您的家人有省外旅居史吗?”“请问您最近去过某某社区吗?”到达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后,王丁楠便立即投入到确诊病例的流调溯源工作中,每日工作16个小时以上,流调累计时长800余分钟,饿了就吃碗泡面,困了就蜷缩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每当夜深人静,王丁楠也会想念从未离开过她的儿子,不知道儿子是否习惯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手机里爱人发来的视频中,从不哭闹的儿子变成了“小哭包”,睡觉时哭着找妈妈,小手指着家门的方向哭着找妈妈……看着儿子哭着找自己的视频,王丁楠偷偷地擦着眼泪。窗外是静寂漆黑的街道,望着这个被“冰冻”的城市,王丁楠收起手机默默地跟宝宝说再见,转身回到电脑前继续整理报告。王丁楠和同事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地询问、一次次地排查中度过了支援满洲里的时光,为当地的密接管控、流调溯源、转运救治争取了时间。
“战‘疫’的每一班岗,我们必须站好,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百姓的健康平安。”王丁楠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无数个和她一样的流调员与她携手并肩,给她力量。
誓与病毒赛跑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的三项重要手段。特别是新冠肺炎病例一旦确诊,就要第一时间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赵宏宇是盟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最年轻的流调专家,“处置戊肝疫情”“9.28复阳事件”“校园诺如病毒暴发”……每一次战“疫”她都有战必应,有召必回,身先士卒,冲锋一线。此次援满流调工作,赵宏宇再一次扛起了抗击疫情的流调重任。她和同事们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乱多变的生活轨迹中,抽丝剥茧,梳理分析出案例报告中的流行病学关联。她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博弈,每一项工作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反复摸排,研判出疫情的藏匿范围,获得尽可能详细的资料,核实密切接触者信息和排查次密接者的信息,汇总调查信息、撰写、审核流调报告,争分夺秒完成每一例病例的个案调查……大多数时候工作做完,天已拂晓,大量的工作让他们变成了“夜猫子”。“查轨迹打电话,与病毒赛跑就必须争分夺秒,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的工作目标是我们的职责。”赵宏宇坚定地说。在满洲里市,赵宏宇和同事们每天要打几百通电话,嗓子疼了就含上一片护嗓含片或是喝上一口水缓解一下疼痛继续工作。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盒饭和方便面。大多时候忙着工作,饭都凉了才抽出时间吃两口。
赵宏宇和同事们24小时应急待命,只要接到流调任务立马开始着手调查,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重要的感染来源线索或重要的密接信息及时传回给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进一步排查隔离处置,有效控制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专业精准溯源
满洲里市疫情暴发后,科右前旗疾控中心李玲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流调队,义无反顾,踏雪逆行。李玲出生在满洲里市,曾在满洲里医疗系统工作5年,这次她是以流调员的身份回到家乡这里。“养育我的这片土地‘生病’了,到我回报它的时候了。”李玲说。
从源头上围堵病毒,就要弄清楚病毒从哪里来,在哪里停留,又去向哪里,这些工作越深入、越细致,就越有利于找到密接者,从而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增量。在满洲里市,李玲要经常应对各种花样百出的“不配合”。面对故意隐瞒,甚至极度抵触等行为,她耐心劝导,反复沟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完整信息,李玲从深夜工作到凌晨,她对每一份流调报告都进行严密审查,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在面对地域情况不了解、建筑地标不熟悉、感染风险大、流调报告任务重、物资供应不及时等多重困难,李玲和同事们用流调不清不罢休的势气与决心,为满洲里市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份份准确清晰的流调报告。
疫情面前,时间至上,生命至上,李玲说:“作为党员我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和担当使命,为构筑疫情防控屏障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唯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见底”的调查,才能把疫情传播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医生在努力减少患者的存量,流调队员则控制增量。连续工作20余天,累计电话流调时长超1万分钟,提供病例轨迹公告49份,提供协查内容15份,完成扎赉诺尔区报告病例数50%左右的病例流调工作……兴安盟援满流调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线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隐患。他们是“排雷战士”,他们在一个隐蔽的“战场”,默默“战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