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文化广场

植根草原的﹃说唱歌手﹄

——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好来宝代表性传承人韩宝力格的艺术人生


□记者 许文军

提起说唱,人们可能会想起年轻人、新潮、流行等词语。然而在辽阔的草原上,同样有着一门深受蒙古族群众喜爱的说唱艺术,它就是好来宝。

好来宝,蒙古语意为“联韵”(即各句唱词的头一个音节谐韵),亦可译为“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近日,记者来到科右中旗,见到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好来宝代表性传承人韩宝力格,并倾听了属于他和好来宝的故事。

1967年,韩宝力格出生在扎赉特旗的牧民家庭。自幼受家人们的影响,他对于文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好来宝和乌力格尔等曲艺形式更是让他“沉迷其中”。“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好来宝,所以每天守在录音机前认真听,然后跟着里面的节目‘偷偷学’。”随着学会的节目越来越多,韩宝力格开始为乡亲们表演好来宝,并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之后的几年,韩宝力格更是被推荐参加了当地的农牧民文艺汇演,说好来宝、唱民歌,连续得了两个一等奖,比赛中初露锋芒,使得他有机会到乌兰牧骑工作。

1985年,韩宝力格来到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乌兰牧骑队员,这一干就是35年。“过去条件比较艰苦,不仅交通不便,演出场地也很简陋,而且往往一演出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谈及乌兰牧骑下乡演出,韩宝力格会回忆过去的“苦”,也会说起当中的“甜”。“记忆最深刻的是,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会住在老乡的家里,而我的房间内总是聚集着特别多的乡亲们。大家想要继续看好来宝和乌力格尔,而我也经常‘加班’三四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时,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35年的乌兰牧骑生涯,韩宝力格共参加各种演出3000余场次,并始终如一地发扬着乌兰牧骑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用实际行动书写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

韩宝力格在努力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扎根图什业图这块肥沃的土壤,潜心钻研,创作出大量地区特色浓厚、民族特点鲜明、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水准的好来宝作品,其中包括《乌力格尔之乡——图什业图》《江格尔》《马背情缘》《习总书记回信了》等几十部,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比赛一、二、三等奖。此外,韩宝力格还先后创作出《胡仁乌力格尔》《那一夜》《远方的父母》等50多首歌曲,以及《乌力格尔变奏曲》《腾飞》等10余部民乐合奏曲和《阿柔嘎》《胡尔声声》等10余部舞蹈音乐作品,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奖。

2015年,获得“全国艺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好来宝代表性传承人……韩宝力格逐渐从一个牧民的孩子,成长为民族地区的专业文艺工作者。2020年,因工作调整,韩宝力格来到中旗文化馆工作,但他依旧坚持创作并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演出。韩宝力格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好来宝、喜爱好来宝、传承好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