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乡村振兴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干部殷凡——

﹃不凡﹄驻村路


殷凡联系爱心企业为学生发放字典


□胡睿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几天,一位年轻人同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群众共话乡村振兴。这位斯斯文文、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就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派驻到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驻村第一书记殷凡。

翻看殷凡的手机备忘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驻村以来的工作进程。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12场、在草布斯台艾里建设11900平方米养殖小区、带动99户村民种植豆角发展庭院经济……在他的协调带领下,一项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想让嘎查党组织“活”起来,必须要狠抓党建工作。沿着这个工作思路,殷凡打破固有的学习形式,开启“沉浸式体验、行走式教育”模式,将主题党日活动从嘎查办公室开到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走“新”更走“心”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嘎查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在互动学习中凝聚组织的战斗力。

学习取经“走出去”,先进经验“引回来”。殷凡在了解到额木庭高勒苏木布拉格台嘎查的林果经济发展,在全旗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该嘎查驻村第一书记敖明亮,经过几番沟通达成共识,他带领哈吐布其嘎查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赴布拉格台嘎查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生动别样的考察学习经历使大家深受启发,不仅开阔了眼界、取到了真经,还拓宽了工作思路。返回嘎查后,殷凡着手联系施工队修建围栏,牢牢保护住中宣部帮扶栽种的1500亩沙棘林地。同时,为拓宽当地产业经销渠道,还邀请兴安盟罕山泉民族饮品有限公司经理张金宝,赴沙棘林实地考察果实收获情况,并就下一步如何利用沙棘果提高经济效益,进行方案拟定。

要想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抓好党建引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百姓至上赢民心”。殷凡带着目标说干就干,持续推动发展乡村产业,主动联系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提供购买农副产品的方式进行消费帮扶,还将产品推广到了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殷凡邀请国家级行业专家现场勘查盐碱地和林草地,定期组织产业指导员为农牧民解答农牧生产难题。

他积极鼓励嘎查青年人才,与青年同志谈心交流,推动发展青年党员和带头人,让“青春力量”释放在基层这片“沃野”。“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苏雅拉图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殷凡的带动和鼓励下,苏雅拉图通过租赁嘎查蔬菜大棚,运用果蔬种植新技术种植耐寒性较高、生长周期较短的反季节蔬菜,经自产自销方式满足当地农牧民对蔬菜供应需求,持续推动棚栽业提质增效。如今,嘎查建起的“大棚经济”带动周边10多家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平均每户增收约1000余元。提到殷凡,苏雅拉图充满感激地说:“感谢‘书记小凡’带我走向致富路,感谢‘兄弟小凡’让我倍感家人的温暖。”

草原的冬天来得很快,嘎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还好吗?这是驻村第一书记殷凡最大的牵挂。伴随着对大中小学生的牵挂之情,他开始四处协调,联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商务印书馆及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为新同学、在校生、毕业生送去了助学金、科普读物、文化用品。手中握紧新华字典不肯放手的学生艳丽(化名)怀着感恩之情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感谢书记送给我的特别礼物,我会带着这份温暖和感动努力学习普通话,以后好好报答家乡和社会。”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驻村第一书记殷凡用实际行动践行“把群众当家人看、把村民的事当家事干”的誓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从繁华都市的“仰望星空”,到扎根基层的“脚踏实地”,从温暖的“小家”生活,到驻村的“大家”生活,四个月的驻村经历,让这个“80后”驻村第一书记渐渐习惯了日升日落相伴,行走于田间地头的全新生活,同时也让当地村民慢慢认可了这个有态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不凡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