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统筹保护与发展 让湿地成为“诗地”
2024-02-06 09:46:28
本报讯(记者 周新育)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为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1月24日-29日,兴安盟林草系统联合公安、检察、交通、市监等部门,开展了以“湿地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集中宣讲等方式,现场为群众发放《湿地资源简介》《湿地与人类福祉:可持续的生计》《第28个世界湿地日宣传倡议书》等宣传单,开展互动问答游戏吸引过往行人驻足参观。活动共发放湿地保护宣传单66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500余人次,向群众集中宣讲湿地保护知识9场。
兴安盟湿地资源丰富,河网分布广泛,有大小河流200余条,湖泊70余个。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兴安盟湿地总面积172835.95公顷,湿地类型多样。目前,已有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每年秋冬季节,都有大批的丹顶鹤、大鸨、小天鹅、灰鹤、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从兴安盟的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迁徙南飞,兴安盟是东北亚的水禽繁殖中心和西伯利亚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兴安盟不仅在宣教活动上做足“软功夫”,而且在湿地管护方面努力提升“硬实力”,在制度完善、管理提升、体系构建、巡护管护、执法从严、宣传教育等方面创举不断,累计恢复湿地面积100余亩,并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湿地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8套、设置前端监控点位65处,总体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兴安盟将兴安盟海力森林场阿力得尔等20处湿地列入《兴安盟盟级重要湿地名录》,初步形成了国家重要湿地、自治区重要湿地和盟级重要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兴安盟盟级重要湿地已达27处、自治区级重要湿地6处,湿地保护率已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