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如何掌握“黄金3秒”
2024-02-05 16:54:57
□封玉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为10.44亿和10.26亿,分别占网民总体的96.8%和95.2%。中国业已形成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产生巨大的网络使用需求,为短视频业态在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网络时代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文字游移到后台,文化舞台被图像的灿烂色彩所占据。对主流媒体而言,借助短视频传递信息增强互动性、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借助短视频的优势,开拓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促进传统媒体的顺利转型。2019年以来,兴安日报社先后开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账号。其中,抖音、快手两大账号粉丝数量分别达到41万、20万。2023年,抖音、快手、视频号三个平台浏览量10万+以上视频达到800多条。兴安日报社以短视频平台为重要阵地,挺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赛道”。
3秒能做些什么?
3秒钟,对短视频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刻度,“黄金3秒”成为获得大流量的不二法门。视频的播放早期称之为“看视频”,如今则叫“刷视频”,一个“刷”字,既是动词又是拟声词,生动展现了短视频传播的频度和效率。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用户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刷之不尽的短视频“盛宴”,这让他们的耐心变得极度有限,如果一个短视频不能在前三秒内引发用户的兴趣与好奇,那么等待它的就只有被划走的命运。
“娓娓道来”不是短视频最好的信息表达方式,具有悬念性的、治愈力的、与用户日常生活关联度较高的,或者是有冲突感的信息,更能吸引用户观看的兴趣。兴安日报短视频账号在创作中选题范围非常广泛,涵盖时事新闻、趣味娱乐、奇闻逸事等,很多视频的开篇都会呈现给用户一些新鲜、有趣的前置信息。比如2023年兴安日报短视频账号发布的作品:《暴雨中外卖小哥“乘风破浪”送餐》,容易引发用户好奇心;《一袭红衣,白色骏马,齐峰走来的样子太酷了》《4200斤蟹宝宝迁入“新家”为600亩绿色水稻“代言”》,用大数据让用户忍不住一探究竟。这类被前置的信息不仅能让用户在3秒内就清晰地了解到看完这则视频能“收获”什么,建立起心理预期,同时也各有特色,能通过高诱惑力的信息迅速吸引用户注意。
打破“第四堵墙”,创作吸引眼球的短视频
“第四堵墙”(fourth wall)是一个戏剧术语,一般一个舞台的内景只有三面墙,面对观众席的那面在物理意义上不存在的“墙”,就被称为“第四堵墙”。打破“第四堵墙”是一种艺术手法,能让观众摆脱原有的沉浸式体验,从而起到提升内容戏剧性的效果。这种手法在舞台戏剧、影视作品、游戏里都能看到。
比如在视频的一开始,视频表演者就对着屏幕说“别划走”或者“等一等,听我说完”,这其实就是采用了打破“第四堵墙”的手法,直接与用户“对话”,通过打破用户沉浸式的观看来达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目的。2023年7月14日,兴安日报抖音、快手账号上发布了《别划走!紧急提醒》,通过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冲上热搜,不仅传递新闻信息,更是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引发受众的共鸣。
随着短视频初始阶段娱乐休闲狂欢热潮的降温,用户使用短视频APP越来越趋于理性,短视频分享正在向专业化、垂直化方向拓展。根据2022年1月5日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数据报告》,网友“旁听”高校公开课2021年总时长超过145万个小时,以一天上8节课、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24万人在抖音上了一天课。其中,清华大学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 成为2021年最受抖音网友欢迎的公开课直播,单场观看人数100万+。
《兴安日报》作为兴安盟委机关报,始终牢记“党报姓党”“党报为民”。兴安日报短视频账号通过生产传播短视频新闻、引导用户互动讨论、制造热点话题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主动为大众设置议程,使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兴安日报视频号制作并发布了300多条知识科普型短视频,以“短”为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高度浓缩,形式活泼、有趣、生动,改变了以往知识普及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局面,拉近了普通人与专业科学知识的距离,这类短视频热度越来越高,使全民科普成为可能。
“耳虫”音效为短视频“画龙点睛”
对于短视频而言,音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短视频平台上那些高流量的作品,往往离不开各种流行的音乐片段,也就是所谓的网红“神曲”。这些音乐因为出现的频率高,往往能形成“耳虫”效应,让这些音乐片段不由自主地反复在用户的脑海中播放。
当好的背景音乐服务于内容,与内容融为一体,能对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内容更饱满,主题更鲜明,也能更积极调动用户的情绪,熟悉的音乐或者卡点准确的音乐会给用户带来强烈的代入感,让他们沉浸其中。用户刷视频时听到这些“耳虫”音效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激发出一些特定的情绪,从而形成对内容的特定的期待。比如有的背景音乐自带喜剧效果,有的背景音乐自带治愈效果,视频一开始响起音乐时,用户就大概知道这则短视频的风格是什么,从而能迅速进入视频氛围。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5G网络建设完善、信息传播关键技术瓶颈被突破,近年来视频传播异军突起。尤其是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受众对超长信息产品容耐度越来越低,文图结合或是纯图产品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有趣信息,成为大众日常需求。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新闻也必将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重要发展领域,作为新闻媒体,一定要制作高质量的融媒体短视频新闻,抓住“黄金3秒”,创作出更高水平与更高质量的融媒体短视频新闻,为短视频制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并以此推动短视频制作的智能化、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发展。
(作者单位:兴安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