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记者和编辑 如何塑造新闻“新面貌”
2024-02-05 16:54:57
□管润
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记者、编辑也面临着信息碎片化、传播速度加快等一系列挑战。新媒体记者、编辑如何塑造新闻报道“新面貌”,以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高品质新闻赢得读者的青睐,成为新媒体时代纸媒等传统媒体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
新媒体记者、编辑怎么做才能塑造新闻报道“新面貌”?首先,记者、编辑要主动策划和整合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一个好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吸引人的眼球,还需要有一系列的综合报道。所以记者、编辑需要主动对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和整合,这样才能创造出成功而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选择新颖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其次,新媒体记者、编辑要学会适时转换角色,熟练掌握各种媒体的运用技巧。在采访过程中主动分析新闻事件在内容上是以文字为主还是图片或是视频报道更适合。现在的融合报道往往是多元的,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融合传播,让受众多渠道最大程度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融合新闻报道对新媒体记者、编辑的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内容建设,推进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精准、特色、深度、多元上下功夫,倾力打造纸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精品,才能塑造新闻报道“新面貌”。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从策划一个好的选题开始的。策划出一个好的选题,就像种下一颗优质种子,是能够结出丰硕果实的先决条件。新媒体记者、编辑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新闻眼”,始终保持对社会焦点新闻和百姓关注热点新闻的高度敏感性,把策划选题的切入点放在创新思维上,主动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写出更有意义、更有影响的好新闻。例如2022年春节期间,为了致敬边防官兵,记者和编辑精心策划,来到位于大兴安岭深处、阿尔山地区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采用融合报道方式,采写出有深度的现场新闻《军嫂牌“团圆饺”,三角山上充满新春幸福“味道”》、影像专版《边防线上的年味儿》,以及活泼清新的短视频《军嫂来军营啦!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部队军嫂牌“团圆饺”,满满家的味道!》《一起来参观一下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部队的菜窖吧!》等系列作品,被搜狐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转发,总浏览量达160万次。针对这次采访,记者和编辑通过提前策划、深入采访,生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以更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塑造了新闻报道“新面貌”,也在媒体融合的考验中锤炼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策划好的选题只是第一步,优秀的报道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采访基础之上的。因此,记者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到新闻现场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见人见事,把握好采访的关键环节,从不同侧面、不同渠道深度挖掘。就如同打井一样,打深打透,才能见到清甜的甘泉。例如,《当五仁月饼遇上火龙果:团圆饼变“致富饼”》这篇发布在兴安日报官方微信平台的新闻报道,就是记者在跟随央视媒体拍摄纪录片时,发现这个新闻点,并及时策划挖掘“火龙果月饼”背后的新闻。在好的策划和新闻内容基础上,记者在写作语言上采取轻松、俏皮的文风,契合互联网传播语境,灵活结合视频、动图、海报等多媒体,形成视觉冲击力和持续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产生“1+1>2”的效果。
伴随着媒体融合脚步的加快,新媒体记者、编辑越来越意识到,强大的采编力量和优质的内容资源始终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是主流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立身之本。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新闻报道“新面貌”,是所有新闻从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记者、编辑必须要保证编辑新闻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才会使新闻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记者、编辑应该更好地学会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报道新闻的目的。
(作者单位:兴安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