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科尔沁

兴安外地文化名人

兴安赤子(连载三)

□内蒙古大学  包丽日

二、神山圣水的滋养

1.神山之巅

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扎赉特旗,这里历史悠远,且自然资源丰富,作为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不但汇集了丘陵与平原、森林与草原的多样自然风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博格达山和绰尔河。巍峨耸立的博格达山,奔腾不息的绰尔河,山水的峻秀之气滋养着河岸两侧的土地,这里的人们依山傍水而居,有着生而浪漫且开阔的性格。

博格达山是大兴安岭的支脉,博格达在蒙古语里意为“圣山”,关于这座山有太多传说。

有说这里曾经是成吉思汗迎亲的草原,大汗与孛尔帖在此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庆典。也有说这里曾是成吉思汗大胜金国之后祭天的地方,当年成吉思汗打赢了与金兵交手的关键一仗——野狐岭之战后,欲寻得一处最高的山来祭天,因博格达山格外突出的高耸,被选作了祭天的圣地。无论哪种传说,都给这座山蒙上了奇幻的色彩,祭天祭祖的古老习俗也被传承了下来。

然而,遥远的传说终归只能在人们眺望神山时增添几分想象的精彩,而一年四季映入眼帘的绝美景色却以实打实的魅力将神圣的光芒烙印在人们心底。

不同时节的山在刘成的回忆里都是不同的模样。

每逢雨天,从半山腰开始就会变得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竟分不清是山扎进了云里,还是云闯到了山上,颇有几分仙境的味道。人们此时就会围成一圈,伴随着胡琴拉响,说书人又开始讲起了好来宝。圣祖征战四方与神山结缘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永远听得津津有味,也幻想着长大后有朝一日成为英雄的男子汉的场面。雨后的山散发着泥土和雨露的芳香,站在老远处闻都感到沁人心脾。靠山吃山,雨露是上天的恩泽,送来新鲜的山珍,男女老少纷纷拎起小筐子上山采摘木耳和蘑菇。

到了秋天,树叶都开始变成金黄色,唯独神山变成了一片红色的火焰,那是被满山遍野的沙日克(一种当地特有的树)树叶染红的颜色,也是提醒村民们又到了进山丰收的季节信号。于是,男女老少又一次倾巢出动,这一次人们还会拉上勒勒车,到山上去捡拾成熟的榛子果实。那场面,声势浩大如盛大的集会,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也不过如此。

成熟的榛子和火红色的小浆果落满了山坡,当地的老人们用“老鼠都被香味吸引出来了”来形容此时硕果累累的景象。秋收的采摘进入尾声,人们七嘴八舌讨论着收获,感念着自然的恩赐,又推着车浩浩荡荡的下山去。车轮咕噜咕噜的碾过掉落在地的果实,最后都被浆果的汁水浸成了红色。距离山脚最近的一些村落都归“巴彦乌兰乡”,也是刘成少时生活过的地方,巴彦在蒙语里意为富饶,而乌兰是红色,“富饶的红色”便是由此得名。

冬天的金色兴安总是沉睡于皑皑白雪之下,雪后的博格达山也变得格外肃静,穿行山林中仿佛世界陷入了静止,就连声波都被吸收失去了震动的频率一般,这更加增添了神山的威严气质。

提到神山就不得不提到沙日克树。这是一种在刘成的故乡最普遍却也独属于那里的树。春暖花开时枝叶变为绿色,在一片五光十色的花海中低调生长,到了秋冬则变为火红色点缀起萧瑟的大地。它的枝干可以用来扎篱笆、当柴火,甚至还能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做成精巧的器具,它的种子可以用来酿清香的嘎尔苏酒,也是极好的饲料,猎人们还会用它来捕猎狐狸、野兔等动物。

如此浑身都是宝的树,自然也给儿童们提供了无限的游戏乐趣。刘成常常与玩伴们将沙日克的枝条砍下弯成弓,再用另一根笔直的枝条当作箭来比拼射箭,有时又将它当作竹马,一群小朋友嘴里喊着“驾,驾”策马扬鞭在山坡上肆意撒欢。这些统统化为童年最快乐的记忆碎片,难以忘怀。

这种普通的小树苗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长在了记忆里,带给青年刘成更多哲思。

刘成在回忆家乡的散文《火红的沙日克》中写道:“提起沙日克,使我很自然地想到我故乡的人们,他们一代又一代在祖国边疆,用他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创造了美好的今天;为了更幸福的未来,他们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宁折不屈,战胜任何困难,奋发向前。他们的这种普普通通的刚毅性格,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团结互助、共同前进的风格,跟沙日克的品德和性格多么的相似啊!”

这充分表露出刘成内心对家乡父老、对沙日克由衷的赞美,而他笔下所赞扬的沙日克的品性,实际上也是他最真实的性格写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