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二版

45载!乡村医生朱友的坚守

□记者 张昕阳

一身白大褂,一个沉甸甸的医药箱,一辆破旧的电动车,这是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腰乐嘎查村民最熟悉、最亲切的身影。这个身影独自行医乡间40余载,风雨无阻,以最朴实的行动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他就是腰乐嘎查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朱友。

朱友从24岁开始在大队合作医疗站当医生,行医至今已有45年。作为乡村医生,忙碌是他的常态,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就连附近村子的群众也来找他看病。朱友时常还会接到行动不便村民的电话,上门问诊,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村民有需要,随叫随到,从没拒绝过一个求医者。朱友说:“现在天气冷,我每天都把电动车推进屋里,就怕半夜需要出诊时电瓶亏电耽误事。”

提到朱友,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不管多远的路,朱大夫都会来给我们看病,他就是村里的‘120’。”记得有一回,朱友正在家里吃饭,村里有人焦急地跑来,说是邻村一个70多岁的老人突犯心脏病,情况很危险。朱友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走。经过一系列抢救,老人转危为安。事后,其家人不停地表示感谢,朱友却说:“作为村医,这是我的职责。”

在基层农村,乡村医生不仅要看病开药,还肩负着慢病随访、重点人群体检、孕产妇管理等工作。村里没了村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没了保障。

常住人口1500余人的腰乐嘎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都是重点管理对象。为了掌握村民健康信息、不漏访对象,朱友经常上门随访,并及时将随访结果记录到档案中。行医多年,朱友熟知每家每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谁对某些药物过敏……

2017年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更是一心扑在健康扶贫工作上,向贫困人员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腰乐嘎查曾是乌兰哈达镇贫困户最多的村子,为了保障贫困群众身体健康,朱友和辖区内180名贫困群众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脱贫户陈喜珍患有慢病,常年服药给她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朱友得知后与她签约了家庭医生。几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他都按时上门为其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为陈喜珍进行血糖、血压监测、指导用药。朱友也经常安慰她:“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你就放下心好好养病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朱友坚守阵地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除了卫生院的日常接诊工作,他还主动走村入户,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一天下来,朱友经常累得说不出话来。遇到雨雪天气,浑身湿透、手脚冻僵更是常有的事。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也只是回家换身干净衣服,又匆忙地出门排查去了。有人问他:“你这么大岁数了,面对疫情不怕吗?”朱友说:“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

2022年底,新冠疫情防控逐步放开,感染人数增多,许多地方出现百姓花大价钱盲目囤药的情况。而在腰乐嘎查,却见不到这种现象。“朱大夫,我有点发烧咳嗽,怎么办?”“朱大夫,我吃点啥药管用?”村民出现症状后没有恐慌,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咨询朱友。朱友根据村民情况精准有效用药,能口服治疗的绝不开肌注药物,能肌注治疗的绝不开静脉药物。“村里人赚钱不容易,用药上能为村民省一分是一分。”朱友说。

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医者仁心。在守护村民健康的道路上,朱友从未停下脚步。他笑着说:“我老了,有点力不从心了。但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