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题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


鲜稻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水稻种植基地


□记者 萨其茹拉 通讯员 于舰勐

走进内蒙古鲜稻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成吨的稻谷原粮从下料口进入机器,经筛选、谷糙分离、碾米、抛光、分级、色选等多道程序,散发着香气的大米从终端“哗哗”流出。在大米出口处,几名工作人员正迅速将大米装袋、封口,整齐地码放在旁边,这些包装精美的大米即将被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看着颗颗莹润饱满的大米,该公司负责人陈一玮难掩喜悦之情:“公司成立之初的想法就是把我们的好大米推广出去,随着‘兴安盟大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也由传统种植模式向‘稻田+’模式转变,向高端有机产品发展。”

内蒙古鲜稻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6月注册成立,拥有2万亩的高纬度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万吨级加工生产线以及低温保鲜仓,所有稻谷收割后的保存均通过常态低温恒温保鲜仓保管,下单后现磨现发,并与快递公司合作,通过快递直接送到顾客手中,保证了大米的口感和营养。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做文章,在大米加工环节不断加大投入,实现“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鲜稻家大米”的名气也跟着“水涨船高”,企业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我们和鲜稻家合作好几年了,公司每年会对我们进行培训,推荐优质稻种。2022年我种了50亩水稻,收了4万斤稻子,增收1万余元。”科右前旗巴达仍贵水稻种植户胡日查说。

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产品销售协议,保证农户的农产品顺利销售,及时获得收益。企业还为农户开辟了收购水稻的“绿色通道”,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标准收购,使社员平均每亩增收80元到100元。公司还优先雇佣当地农民为企业打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在产品质量上下劲,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陈一玮说,一颗稻、一粒米虽小,在乡村振兴大主题下却能做出大文章,公司将继续以“兴安盟大米”品牌为中心,将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起来,走出一条有兴安特色的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