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健康兴安

郭喆:让救治有力度更有温度


郭喆正在和同事讨论病情


□记者 王萍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节假日,习惯了深夜被求助电话惊醒,更习惯了心无旁骛地抢救患者。对他来说,救治患者的信念已深入骨髓。他就是兴安盟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郭喆。

2003年,怀揣着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郭喆考入兴安盟人民医院,在急诊中心一干就是17年。2020年9月,他被任命为兴安盟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职位虽变,但救死扶伤的从医信念从未改变。郭喆常说:“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患者,作为医生就要尽全力救治。”

不管何时,以患者为先是郭喆的工作准则。为了更好地观察患者病情,他经常在病床旁一守就是数个小时。“帮患者倒水、翻身、处理呕吐物。在遇到危重病人时,永远冲在第一线,把在死亡边缘的人救回来。”说起郭喆为病人的付出,盟医院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赞叹地说。

对于郭喆来说,治病救人不仅要有力度更有温度。急诊中心经常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患者。多年前的一个秋夜,一名流浪汉因为低血糖昏迷被送到急诊中心医治。患者只穿了一条单裤,情绪低落,不愿意配合治疗。郭喆迅速做出诊疗计划后,找了个轻松的话题跟患者攀谈起来。不一会,患者的情绪平缓,话也慢慢多了起来。一旁的护士暗暗地对郭喆竖起了大拇指,小声说:“郭大夫话疗又成功啦!”患者没有亲属照顾又请不起护工,郭喆便亲自照顾他,帮他订饭,带他检查。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情况逐渐好转。出院当天,郭喆又拿出自己干净的厚裤子送给患者,并为他解决了回家的路费。患者感激不尽,在之后的几年中,仍然与郭喆联系。

2022年10月至12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郭喆所在的兴安盟第三人民医院成为全盟救治新冠患者的主战场。为提高医院的救治能力,第三人民医院迅速组成专家组进行专项救治,郭喆正是其中一员。研究救治方案、规范救治流程、培训各岗位人员……连续73天,郭喆没回过家。“我岁数大了,当时很害怕。虽然我想配合大夫,但是大夫说的俯卧位休息我做不到呀。”2022年11月,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入院的张山(化名)已经86岁了,情绪焦虑,害怕自己的病治不好。郭喆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张山沟通病情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安抚老人的情绪。郭喆还在工作间隙安排张山与家人通过电话视频缓解焦虑。经过治疗,老人治愈出院。

郭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润物细无声的柔情抚慰患者的苦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己所能帮助患者。从医20年来,郭喆把百姓的健康和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治病救人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