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塞外粮仓”新展望 ——兴安盟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记者 胡日查 韩学文 刘也 高敏娜 周新育 李健萍 王越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色的稻田画形成独特的风景



工作人员正在给小牛犊喂奶



兴安伊利乳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液态奶智能工厂示范项目



特色沙果产品生产车间



兴安盟大米



中利(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


阳春三月,草木生风,兴安大地上生机勃发的沃野即将播种新的希望。

3月1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新风村,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挖高填低、平整土地……隆隆轰鸣的机器声中,兴安盟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冲锋号角”正式吹响——为“中国碗”添更多“兴安粮”!

新的历史节点上,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锚定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的目标,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企业上重点发力。”

兴安岭上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兴安盟是农牧业大盟,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优质玉米产区,是“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多年来,兴安盟以争做内蒙古的“粮仓”“肉库”“奶罐”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不断展现新作为。

稳粮增收

端牢“兴安饭碗”

“兴安盟水质、气候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种植水稻和大豆经验,我将建议国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提高百姓种植积极性。”3月1日,带着去年丰收的喜悦和村民们的期望,全国人大代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岗乘上了飞往首都北京的航班。

一组数据可以成为杜岗的底气。

2022年,兴安盟农牧业生产实现连丰稳产,粮食播种面积1558.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34.3亿斤、占全区的17.2%、位列全区第二位,实现十三连增。其中,大豆种植面积20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6.07万亩,产量达5.9亿斤。同时,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获奖名单,扎赉特旗以大豆亩产303.4公斤的优异成绩获“金豆王”(春播净作)荣誉称号。

“去年,我们合作社复合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到了1000亩,根据带型和品种的不同,共有30余种组合模式。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茬大豆,每亩地可以增收200元。”杜岗介绍,通过合理选配品种、优化带型模式、科学种植管理,村民们迎来了大丰收。

不只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绩令人欣喜,“两米”始终是兴安盟农业生产的“拳头产品”“当家产品”。去年,全盟玉米播种面积1223.28万亩,水稻播种面积115.35万亩,其中玉米年产量稳定在百亿斤以上,水稻产业冲刺百亿元产值。

2022年,在全区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现场测评会上传来好消息: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项目种植的“农联一号”实收亩产743.5公斤,刷新全区水稻单产纪录,村民喜笑颜开:“一粒良种,来之不易,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

兴安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种业振兴是兴安盟握紧农业“芯片”的关键。去年,兴安盟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提质增效,细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市场监管、建设“看禾选种”平台,新征集种质资源182份,抢救性收集种质资源300余份;扩繁农作物种质资源109份,新增通过自治区审定玉米品种9个,水稻品种7个。

“这是我第三次来兴安盟,现在‘兴安盟大米’已经树立起了品牌,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希望通过我们的育种技术能不断提高这里的水稻产量。”去年,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试种的3款水稻品系均实现增产,让“水稻之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对兴安盟水稻产业充满信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前,兴安盟已打造了12个千亩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编写了《农业节水十二条意见》和《“农业四控”实施方案》,集中推广玉米密植优良品种、水稻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等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截至2022年底,兴安盟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30.62万亩,今年另有101万亩“开春即开工”,为全盟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十四连丰”注入勃勃生机。

草丰牛肥

做好“肉库”“奶罐”

走进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序操作,经过标准化、超高温、无菌灌装等环节,一盒盒在商超中可以购买到的精装纯牛奶从兴安盟奶源地生产而成。

“这里不仅草好、牛好、奶源好,政府也以最优的营商环境全力服务项目各环节,让本地奶产业迎来飞速发展。”兴安伊利乳业总经理王福森介绍,兴安盟蕴含着“奶业振兴”所有的必备条件,该项目全年可生产10万吨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带动全产业链3万人增收。

倒溯源头,养牛先种草,好草养好牛,好牛产好奶。

“我家的7000亩草场,除了天然牧草,还种植了燕麦草、紫花苜蓿、羊草等各种优质牧草。”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满族屯嘎查“牧草大户”巴力朱尔自豪地介绍,丰富的草场资源让他在“草+畜”的产业结构中稳步增收。

去年,兴安盟全力打造畜牧业全产业链,持续建设完善奶牛生产、良种繁育、饲草供应等现代产业链。截至2022年末,兴安盟建设、建成9座规模化养殖场,全盟奶牛存栏20.07万头、同比增长103.87%;全盟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49.01万亩,饲草经营主体达到118家,着力打造自治区奶业发展“副中心”。

奶牛发展前景远大,肉牛繁育同样收获不菲,作为兴安盟“肉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右中旗的“牛产业”步步稳升。

作为兴安盟唯一的国家级种公牛站,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日产1万剂以上优质冻精,为科右中旗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种源保障。从2020年9月至今,该公司免费发放优质冻精16万剂,配种基础母牛6.2万头,已产牛犊3.7万头。

“我家的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品质上去了,价格也就上去了。”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养殖户宝冬宝说,经过改良后,他的养殖规模已经从最初的50头发展到如今130余头。

除了改良本地肉牛发展高效肉牛,科右中旗还实施了华阳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加快构建饲草、繁育、育肥到加工等全流程的现代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生产能力,年配送20万吨牛肉,精深加工牛肉2.5万吨。

2022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131.9万头,肉羊存栏985万只。同时,兴安盟成功创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1家,能繁母猪存栏9.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28.4万吨。

从一棵草、一头牛到一杯奶,点滴之间是兴安盟打造饲草产业、牛产业、奶产业等重点产业链的清晰思路,兴安盟将持续做大“两牛”产业,丰富“肉库”,充盈“奶罐”,为“中国粮”添更多“兴安盟味道”。

品牌打造

且看“源在兴安”

2022年,是兴安盟“不平凡”的一年。当“兴安岭上兴安盟”域牌宣传语在全国叫响,当本地农特优产品披上“源在兴安——自然兴安 盟生万物”区域公用品牌庄重的外衣,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兴安盟山珍……一批批兴安盟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这都是兴安盟沉淀蓄势、不懈聚力的成果。

“来尝尝‘兴安盟味道’吧!”2月17日,兴安盟生态农产品北京产业联盟暨“源在兴安”品牌旗舰店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成为兴安盟农特优品对外品牌宣传、品质体验的新窗口。

“入驻‘源在兴安’品牌旗舰店,为我们在产品销售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希望把兴安盟的大米及农特产品推广到北京的千家万户。”旗舰店内顾客不断,龙鼎(内蒙古)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销售公司总经理庄洪高兴地说。

“我们在北京地区搭建起一个集兴安盟形象展示、产品体验、市场开拓、服务保障于一体的标杆平台,不断强化大众对‘源在兴安’品牌认知,增加品牌体验感。”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付晓秋介绍,兴安盟将不断加大“源在兴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推动农畜产品发展。

3月1日至3日,“京蒙百企行 魅力兴安行”京蒙协作产业对接会在兴安盟顺利举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质价兼优的农特产品令北京市30多家企业代表赞叹不已。

“兴安盟的农副产品主要以大米、牛羊肉和禽蛋为主,推介到北京后深受市民喜爱。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接触到更多好产品,帮助兴安盟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宣传推广。”北京丰盛品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兵说。

从兴安盟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借助兴安盟域牌形象热度以及区域公用品牌力量,目前,除了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等代表产品名声在外,“新林苍术”“太和小米”“草原金谷”等一批本土品牌也纷纷抢滩国内一线城市市场并走出国门,同时,以绿色大豆和蔬菜为原料的万佳酱腌菜等110多个品种的调味食品,也摆上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

如今,兴安盟以区域品牌为带动、产品质量为基础、“蒙”字标为牵引,大力推进农牧业品牌建设,扩大“二品一标”企业和产品数量,全盟“二品一标”获证企业已达到154家,产品439个。而“源在兴安——自然兴安 盟生万物”优质品牌形象愈发坚固,也证明着兴安盟正努力完成着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任务。

(本版图片均由毕力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