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四家子村:石榴花常开 团结果正红
2023-03-28 18:15:12
□记者 李健萍
春分时节,走进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户们忙着培育秧苗的身影、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活力四射……一幅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画卷正在这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徐徐展开。
近年来,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56%的四家子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抓五促”为主要工作思路,以“三学一带一创”为抓手,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如今,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呈现出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景象。四家子村先后被评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盟级石榴籽家园。
党建引领
推动各族群众宜居宜业
“这几天我正收拾我家院子呢,打算跟着‘促进会’种香瓜呢,他们几个出去学习把种植技术都教给我了!我家120平方米的院子今年咋也能出3000元。”四家子村脱贫户侯维宇高兴地告诉记者。
侯维宇口中的“促进会”正是四家子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2022年4月,为了促进四家子村庭院经济发展,“促进会”7个成员到突泉县东杜尔基镇种植大户高亮的家中学习香瓜种植技术。
“2022年,四家子村一共有113户种植香瓜,在学习了新的种植技术后,户均增收5000元。今年村里又有76户想种香瓜呢。”四家子村促进会会长、村书记李志玲说。
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四家子村“促进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为内容的“三学一带一创”活动为重点,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手拉手共学”“心连心共促”“情系情共享”系列活动,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四家子村坚持抓基层党建,(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建立健全基层民族团结促进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形成“村党支部+促进会+网格”三个层级,将村内各族群众按所属网格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三级一体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我们采取线上加线下学、党员带群众学、群众带群众学的方式开展学习,提升村级促进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凝聚思想政治共识。还召开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在我们的努力下,养殖业、庭院香瓜、秸秆回收、电子商务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李志玲说。
文化浸润
构建各族群众精神家园
“老师给我们讲了雷锋叔叔帮助别人的故事,还带着我们拿着扫把、簸箕等工具对学校的纸屑、塑料袋、杂草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帮助他人。”哈拉沁福和希望小学学生赵子墨说,在3月5日的雷锋日,她和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用绘画、制作手抄报、写体会等方式歌颂雷锋叔叔。
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提高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加大力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四家子村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端午节、春节、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唱民歌、扭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及以剪纸、写春联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在“七一”“十一”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引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四家子村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交往交流交融交心,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除此之外,四家子村还以身边典型为示范引领,开展积分争星、争当孝老爱亲善德义举模范、最美石榴籽家庭评选、种养殖能手表彰、评选最美志愿者等活动,2022年底,我们评选了16户村级石榴籽家庭。”李志玲说。
今年62岁的脱贫户高树华一家获得了2022年村级最美石榴籽家庭的称号。丈夫贾连荣股骨头坏死造成2级残疾,妻子不离不弃的悉心照料,一双儿女也特别孝顺,经常来家中看望父母,这个蒙汉结合的家庭成为村里的幸福“样板”。
惠民政策让村民富了起来;环境整治让乡村美了起来;文化广场让村民乐了起来,切实的改变和提升给了各民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四家子村通过学思想凝共识,谋产业促发展,强治理促和谐,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我们村现在的变化可真是应了那句顺口溜:各族群众心向党,民族团结开新花!”李志玲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