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

“倔脾气”的老耿笑了

□记者 周新育

院落干净整洁,土坯房变砖瓦房,猪圈里不时传来小猪崽哼叫声。时隔三年,记者再次走进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乌兰中嘎查脱贫户耿玉峰的家中,还没进门,满满的“幸福感”已经扑面而来。

耿玉峰正在猪圈里忙碌。见到记者,他一改往日的腼腆,热情地打着招呼,手里的活儿却一下没停。清理粪便,把玉米、稻糠倒入食物槽内,耿玉峰唤着小猪崽们过来进食。“这是一个月前刚下的9头猪崽,再有10天那两头也要下崽了。”耿玉峰说,这些猪都是他的“心头宝”,为了照顾好它们,他特意在猪圈搭了一个暖炉,每天都要喂2-3次精细饲料。

忙完猪圈里的活,耿玉峰和妻子领着记者来到新房。96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耿玉峰妻子告诉记者,自从2017年被列入贫困户后,他们一家享受了很多帮扶政策,光是产业扶持政策就享受到两次。村里的干部也经常帮助他们,还让他们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在一年收入7万多元,生活越来越好。

说起那两次产业扶持政策,耿玉峰妻子便和记者念叨起老耿的“倔脾气”:“2017年,我和老耿从乌海打工回来。老耿因为干活得了一身病,思前想后,我们决定不出去务工了。正逢当时的产业扶贫政策,给我们一家五口购进五头基础母驴,后来的第二次产业扶贫,嘎查又帮着买了几头驴。2018年,我们是骑着小毛驴走上了致富路。”

没过多久,驴市出现下滑,当时一万元左右购进的驴,只能卖上两三千元。眼看着辛苦养的驴卖不上价,老耿的“倔脾气”就上来了,“宁可养着,绝不贱卖。”

不卖驴,就没收入,即便脱贫了也会返贫。2019年4月,耿玉峰偶然了解到名叫杜洛克的优质品种猪,不仅肉质好,而且出栏快。就这样,老耿一口气买了3头母猪、1头公猪和17头小猪崽,全都是优质纯种杜洛克品种猪。养驴养出门道儿的老耿,养猪也无师自通,没过几个月,耿玉峰家就有20多头猪出栏,足足赚了6万多元。

“现在家里养着5头驴和24头猪,其中两头基础母猪、9头小猪崽、最大的肥猪足有600多斤。最近活猪收购价格高,20斤左右的猪崽能卖500元左右,我们得好好喂养着,等这些猪出栏了,我们还能挣个2万元呢!”耿玉峰妻子美滋滋地和记者盘算着。

说话间,耿玉峰又忙着招呼嘎查的“家门口”唠嗑队队员。挂旗子、摆桌子,老耿和左邻右舍坐在一桌,围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这一主题唠了起来。

“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咱们可不能‘把肉埋进饭碗里’。今年我打算再扩建一个猪舍,搞专业化养殖,并对有养猪意向的乡亲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被问起有什么新打算时,“倔脾气”的耿玉峰爽朗地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