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二版

双金亮:﹃针功夫﹄绣出好日子

□记者 武跟兄

小小的绣花针牵着细细的彩色丝线,在一双灵巧的手中来来往往,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便跃入眼帘。眼前这位神情专注的绣娘名叫双金亮,是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一级绣工,在刺绣产业的带动下,她不仅成功脱了贫,日子也愈发红火。

“平时利用闲散的时间绣绣花,一年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双金亮说,因为从小肢体残疾,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对于双金亮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她听说有免费的刺绣培训班,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便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一针一线学习,每期培训都没落下。出乎双金亮意料的是,刺绣竟然成了一家人生活的转机。2018年,双金亮开始接刺绣订单,起初只有10元、20元、30元的小订单。随着订单的增多,她的刺绣工艺、技能操作、图案设计、色彩搭配、艺术审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刺绣带给我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像我这样有身体疾病不能干重活儿的人来说,这门技艺特别适合我。去年我的作品还在北京参加展览了。”双金亮笑着说。在她的家中,既有栩栩如生的花鸟,又有一针一线绣制的国旗、党徽、红船等作品,这几年,她一直心怀感恩之情,把对党的热爱之情融汇于一针一线中,把对党的美好祝福从指间传递出去,绣在作品上。

在科右中旗还有很多像双金亮这样的绣娘。她们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的绣品通过刺绣协会回收,小的一幅5块钱,大的几千块不等,偶尔有特大的订单,刺绣协会就会分派给整个村的绣娘们集体完成。久而久之,刺绣成了绣娘们家庭额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近年来,科右中旗共有2.1万余名绣娘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纤细的绣花针和五彩的丝线串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全旗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余元,走出了一条“刺绣脱贫”的新路子,绣出了花一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