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题

郭松韬:治病救人,永远在路上


□记者 王萍

他很忙,每天不是在做手术就是在做手术的路上;他很敬业,因为总在加班,一双可爱的儿女面对爸爸常常露出气鼓鼓的表情;他力求完美,多年来,完成了各类手术近3000例;他爱钻研,主持的多项课题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他就是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外科二病区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郭松韬。

2004年,郭松韬毕业后考入兴安盟人民医院,成为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因为在神经外科工作,郭松韬深知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凶险,2016年,盟医院组建卒中中心后,他坚定地选择加入卒中中心。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郭松韬用实际行动把这份责任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对工作的热忱和对患者的细致照顾,让他获得了无数赞誉。郭松韬做起手术,常常14、15个小时不能休息。

就在前不久的一天20时,盟医院急诊收治了一名突发意识不清的70多岁的老年患者。患者家属称,老人正在和家人聊天时,出现了昏迷症状。难得能陪孩子玩一会儿的郭松韬接到医院电话后立即赶到急诊中心,经过CTA检查后,他诊断该患者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需要立刻开展取栓手术,疏通闭塞大血管恢复脑干血液供应才有机会挽救患者的生命。第二日凌晨2点多,手术完美结束。谁知,还未换好衣服的郭松韬接到通知,另外一名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也需要开展急诊手术。连续两台手术结束后已是上午8点多。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后,郭松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连续几天回不了家,吃、住在医院的情况,郭松韬已经习以为常。“一上手术台,就不觉得累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做好手术,让患者健康出院。”郭松韬说。

2020年,盟医院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引入了全区首台5G移动卒中单元救护车,这对郭松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因为国内外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能够查阅的文献不多,郭松韬和其团队只能通过不断地探讨、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在我盟农村牧区应用的新模式。从研究功能到熟练掌握车内设备,从普通检查到开展全国首例5G移动卒中单元车载手术,这期间的艰辛只有郭松韬和他的团队知道。为了缩短院外抢救的时间,尽快救治患者,郭松韬常常随车一起出诊。他说,苦和累他都不怕,只要能看到患者治愈出院,没有影响今后的生活,一切都值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郭松韬的鬓间也出现了缕缕白发,但他对于神经外科和卒中中心事业的热情却从未褪去。“我这样理解仁心仁术。仁心是仁爱之心,对患者像亲人一样;仁术是指精湛的医术,不断追求技术的高峰。只有仁心和仁术的结合,才能成为合格的好医生。”郭松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