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在乡村热土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番茄公社创始人齐晓景
2023-04-23 16:10:13
齐晓景为合作社成员分发家禽防疫药物
齐晓景与工人一同栽植草莓秧
齐晓景与前来采摘的小朋友一同摘葡萄
齐晓景(右一)和管家大嫂王丽娟一起直播
齐晓景在大棚里干活
番茄大院
返乡能人单坤朋在大棚内忙碌
总策划:刘向阳 胡日查
记者:李烨琳 武跟兄 张昕阳
摄影:毕力格 包宝音德力格尔 齐腾达
芳华绽放的年纪,她与艰辛和泥泞为伴。
青春正茂的岁月,她扎根山村反哺家乡。
她就是齐晓景,“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如果说齐晓景的人生轨迹是一个“圆”,那么家乡则是她魂牵梦绕的“圆心”。她在为家乡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的路上,洒下了汗水、刻下了足迹。
扎根故土是她无悔的选择
2009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的齐晓景回到家乡科右前旗,成为科尔沁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有同学问她,为什么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要回到贫困的家乡?她答道:“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这一“回”,村里炸了锅。“好不容易去了大城市,咋又回了穷窝窝!”“大学白念了,回农村有啥出息!”乡亲们不理解,父亲更是气得够呛。
“父辈们那是穷怕了,但我不怕。”齐晓景捋得清楚,“我出去,不是为了逃离贫困的乡村,而是为了回来帮乡亲们摆脱贫困!”
4年的村官生活接近尾声之际,齐晓景和其他10名村官一起去辽宁参观了当地的蔬菜大棚。她发现,一个妇女能管两三栋大棚,一茬菜能卖五六千块钱。第一次见到大棚的她如获至宝,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东西太好了,冬天也能出钱。”村官到期后,她第一时间在科尔沁镇平安村租了两栋温室大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平菇种植周期短,出钱快。”她打定主意:先种平菇。半年后,她发现整个科右前旗没有人种草莓,于是决定种植草莓、搞采摘。选苗、打垄、栽种、施肥……齐晓景恨不得住在大棚里。
时间一长,齐晓景一岁多的女儿没人照看了。“那就让娃和草莓一起长大吧!”于是,刚会走路的小女娃,每天就像个小尾巴,摇摇晃晃地跟着大人进棚,一个小土堆就能玩一天,往垄间一躺就是一觉,小女娃成了有名的“大棚宝宝”。
几年下来,齐晓景不仅成立了合作社,成员发展到31人,产品还全部实现了网上销售,年收入突破300万元。“脚踩在乡村的土地上,会有一种真实、踏实的感觉。”齐晓景说。
脱贫攻坚是她心中的长征路
如今,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一排排标准化的果蔬大棚并排而立,到处弥漫着泥土和果香的芬芳,小村庄早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游玩胜地。
然而在过去,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短板突出,村情复杂,村民靠天吃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随着合作社渐入佳境,齐晓景把更多精力投入精准扶贫。考虑到科尔沁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残,弱劳力人口占90%以上,齐晓景创造了“赠蛋还鸡”“赠鸡还鸡”“赠猪还肉”三种帮扶模式,与当时的贫困户签约合作,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使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1300元。
在这个尝试之前,很多人都劝她,“这么搞不行,如果贫困户把鸡和猪都卖了或是自己吃掉那不全赔了。”不久,构想变成现实,签约贫困户坐着帮扶责任人的车、骑着自行车纷纷来到合作社还蛋,有的村民因齐晓景临时外出坐在门口等了2个多小时。
“白给我50只鸡雏,饲料防疫不用我出钱,养大后还5只鸡,剩下的鸡120元一只卖掉,能挣5400元。不用出院子就能挣钱,打心眼儿里感谢这孩子。”脱贫户王锡林感激地说。
有了农畜产品,如何让它们卖上更好的价格,时时困扰着齐晓景。
于是,齐晓景的电子商务中心应运而生,通过“内联中接外誉”三位一体模式畅通市场。内联,同城配送,解决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中接,与农户达成订单种植,统一管理、订单销售;外誉,通过微店、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远销,打造美誉度和知名度。
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电子商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力,让更多群众跟着齐晓景搭上“数字快车”,一起奔向了富裕路。
乡村振兴是她奋斗的新姿态
“欢迎进入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番茄大院!”日前,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乡村旅游综合体番茄公社,刚收拾完房间的“管家大嫂”王丽娟面对手机变身“主播”,拉上齐晓景一起向全国各地网友介绍番茄大院的同时推介起了农特产品。
除了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展翼合作社创始人,现在的齐晓景,又有了一个“新角色”——番茄公社负责人。
谈起这些年的发展,齐晓景形象地说是从1.0版本升级到了4.0版本:“1.0版本就是大棚种植,仅是农业生产;2.0版本是在游客采摘的同时发展餐饮业;3.0版本就发展到了培训加住宿餐饮为一体的模式;4.0版本就是现在的番茄公社,通过打造民宿、研学、培训为一体的基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从1.0到4.0,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齐晓景脚步不停,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去年,齐晓景创办了以番茄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番茄公社,集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亲子研学、自然生态科普于一体。
走在番茄公社大院内,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漫步其间,番茄墙绘、番茄雕塑、番茄挂件、以“柿”字命名的民宿房间……各种番茄元素不时跃入眼帘,让人惊喜连连。
“番茄公社是以番茄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住宿、采摘、研学。”齐晓景介绍说,番茄公社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农牧民、“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乡土人才进行技术指导,针对近郊游产业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对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自去年8月开业至今,共接待各类研学、培训、旅游、观光游客达2.6万人。
“我们还设计了很多针对孩子们的研学活动,我不怕忙,忙起来才能带动大伙儿增收。”瞅准目标就去做,齐晓景可不含糊。“我是远大村的,做‘管家’半年多了。来这里上班特别高兴,守着家、挣着钱,还能照顾孩子。”一旁的“管家大嫂”王丽娟说。为了让这些零基础的乡村妇女能够胜任“管家大嫂”的工作,齐晓景开设了培训班,把当地农牧民妇女培养为职业性的“管家大嫂”,助力旅游发展,带动妇女创业,是引进新业态、发展新产业的全新尝试。
自番茄公社运营以来,齐晓景通过民宿、餐饮、种植用工等带动村民增收,目前,已带动91名妇女户均增收2.4万元。
发展产业奔小康,可赞;致富路上带乡邻,可敬。2022年,为了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兴安盟以齐晓景为标准,实施“晓景计划”,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打牢基础,逐步实现培育一批“晓景”式带头人,带富一方百姓发展。
人就像一棵树,都是往上长的,根却深深地扎在乡土里。就像齐晓景,她脚下连着土地的根,累计带动科右前旗4个苏木乡镇、15个村、367户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齐晓景的名字在兴安大地上家喻户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一个齐晓景”到“一群齐晓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积聚,无数农牧民的生活正因他们而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