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论实践

建设“六大区”实施“四项工程”  助力建设“一流边防线”

□肖翠艳

兴安盟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约有130公里边境线,17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边境地区包括2个旗市3个乡镇,人口约11000人。兴安盟行署外事办公室紧扣“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通过建设“六大区”、构建“六个一体化”、打造“六个支撑点”,推动建立边境地区精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口岸旅游景区、主席长廊一起,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助力构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接通内外的“一流边防线”,守护好祖国北部边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建设“六大区”,助力实施“四项工程”

通过建设基层组织示范区、联防联控机制样板区、法治宣传特色区、意识形态实践区、兴边富民先行区、边境旅游活力区等六大区,助力实施团结戍边、保障稳边、基础固边、产业兴边“四项工程”,为促进边境地区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建立“支部+”工作机制,联合驻军部队、边境管理支队、边境旗市外事办各级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共建,联合开展“五个一活动”及“石榴籽同心筑梦”系列主题活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大党建格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完善边境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增加共同分析研判、清边治理、法规宣传、信息共享等措施,巩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坚强堡垒。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边防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力度,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教育边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边境和谐安宁。

推进实施“党旗耀边疆”引领工程、“强基固本”铸魂工程、“民族团结”典型培树工程,鼓励农牧民参与边防建设,提高农牧民群众爱国护边意识,坚决筑牢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兴边富民先行区建设各方面,开展“四个吸引”,通过人员交流、帮扶协作、典型引领等方式不断加深各族群众间的交流互鉴,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积极推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打造“六个支撑点”,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

以守望“相思树”、跨国生命救助、联检大救援、5.21大火启示、日军侵华罪证及兴边富民示范户等6个边境地区历史与现实素材为支点,近期与远期相呼应、硬件与软件相配套、线上与线下相衔接,多维度、全方位、场景式推出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形成军警民融合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合力,打造“一流边防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

(作者为兴安盟行署外事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