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二版

兴安岭上好“风光”

□记者 李健萍

6月12日,在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内蒙古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现场,229台风力发电机组分布错落有致,硕大的风叶迎风挺立,与脚下的绿色田野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中广核新能源润泽风电场场长张志辉介绍说,一期100万千瓦项目每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可达3600小时,年上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10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二期200万千瓦项目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今年10月前完成设备调试具备带电条件,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61.26亿度。

绿色是兴安盟发展最鲜明的底色。80米高度风速达7米/秒,风功率密度400瓦/平方米;太阳能年均水平面总辐射量为1648千瓦时/平方米;水资源量49.5亿立方米;生物质资源可利用量在700万吨以上……资源富集的自然优势,吸引着能源行业巨头投资建厂。2022年,全盟共实施能源重大项目17个,总投资340亿元,风电项目7个,完成投资70.38亿元;光伏项目3个,完成投资16.61亿元,截至目前,全盟电力总装机规模610.3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357.75万千瓦,占比达到58.6%。 如今,兴安盟清洁能源产业已经进入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风光”时代。

铺层、灌注、脱模、切边、打磨、刷漆……在东方电气风电(兴安盟)有限公司风电叶片成型车间内,十几个长76米、重20吨左右、风轮直径155米的巨大风电叶片半成品在车间内整齐排列,等待进行最后的处理工序。

“每隔48小时就有一套叶片从这里产出发往风电场吊装。目前,我们已经为中广核内蒙古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提供了200多套叶片。”公司生产项目经理陈宝川说。

在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除了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研制企业集团之一的东方电气,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多年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也入驻了。行业巨头的纷纷落户将全球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高端装备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与兴安盟清洁能源基地相融合,构建了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开发运营模式,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消纳等领域形成多维度共同发展的格局。

去年12月底,总投资4亿元的金风6万千瓦风电绿电微网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主要用于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电替代,可替代园区现有用电量的40%。与此同时,在位于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蒙古朗毅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项目建成后将消纳中核科右前旗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年发电量29亿千瓦时,对带动兴安盟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结合当前的政策和要求,紧紧抓住兴安盟绿色资源的优势,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聚力打造全盟工业经济发展主平台,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着力发展绿色化工、绿色制造,全力构建绿色化工产业体系。(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与此同时,积极推广绿电替代和应用,着力创建‘零碳园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天宇说。

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兴安盟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今年,兴安盟计划实施新能源重大项目15个,计划投资175.5亿元。在清洁能源产业上,确保蒙能科右中2×66万千瓦电厂稳定运行,中广核风电二期200万千瓦项目、京科1×35万千瓦扩建工程、华能50万千瓦风电项目、突泉欣盛2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并网发电,乌兰浩特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投产,启动实施中核汇能园区绿色供电项目、蒙能科右中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华能兴安盟100万千瓦风光高比例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一期50万千瓦风电制氢示范等项目,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1027万千瓦,力争实现年产值52亿元。聚焦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盟新能源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占比达到79%,提前实现自治区“两率先、双超过”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