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润民心
——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不断推进乡风文明进步
2023-07-17 08:50:29
□拱金玲
初夏时节,走进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迎面而来。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绿意盎然的景观绿植、清爽别致的美丽庭院、邻里间话家常的欢声笑语,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样文明和谐、秩序井然的村庄景象,是红峰村长期以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村规民约激励和管理共同发力的成果,也是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红峰村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抓产业带致富的同时,不断探索以群众为主体的共享共治方法,摸索出一套“先锋引领+规矩托底”推进乡风文明不断进步的“红峰经验”。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建生态宜居家园。十多年前的红峰村,随处可见“鸡鸭鹅狗满街跑,百米一个垃圾堆”的无序景象,村民对此也都习以为常。“红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文明素质跟不上可不行,村屯卫生是个问题,咱们得想办法改变!”2012年,时任红峰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福全下定决心改变村容村貌。
张福全每天开着扫路机在村子里把大小路都扫一圈。村支书带头扫街,老百姓自然响应,渐渐的垃圾乱丢的现象不见了,村容村貌变好了。每逢下大雪刮大风后,全村30多名党员会跟着张福全一起扫街,如今“老人孩子齐上阵、党员群众一起干”已成为红峰村的常态。不仅整治村容村貌党员打头阵,雨季防洪、机电井抢修、集体土地抢种抢收,红峰村党员也是一呼百应干在先。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口上、服在心间,久而久之,也都自发参与到集体公益事业中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用规矩托住底线。为了更好地激励党员群众,红峰村结合本村村情民情出台了《村规民约积分细则》,对村民实施积分制激励和管理制度。“一直以来,红峰村都十分重视村风民风建设,我们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各个方面都写进了村规民约,分‘环境美、行为正、收入丰、风尚高’几个方面制定并实行了村规民约积分细则,团结和谐、民主参与、移风易俗贯穿始终。”红峰村党支部书记陆晓惠说。
红峰村充分开展村民自治,实行“党员街巷岗”,一条街道由一个党员认领管理。每个季度由村“两委”和党员街巷长对全村各户进行打分,年底给予相应的积分,村民可凭借积分到“德润红峰积分超市”换取生活用品。此外,红峰村还创新实行“积分制+二维码”管理制度,给全村216户650名村民建立专属二维码,并挂在村内公告栏处。当村民用手机扫描专属二维码后,该村民的基本信息、上季度评分结果、现有积分等情况便一目了然。
“村干部真干事儿,党员们真带头儿,咱不能光看不动劲儿。”村民们也纷纷“较劲”。“现在每天起床后,我就先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一遍,再和大伙儿把村里街巷打扫一下,这些都有积分呢!村里还创新了二维码管理,没事儿我爱‘扫一扫’看一下!”谈及村里正在实行的“积分制+二维码”管理制度,村民冯少华赞不绝口。
“积分制+二维码”管理制度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效果尤为凸显,每年红峰村出动劳力达2000余人次,清理秸秆、建筑及生活垃圾500余吨,日均清理街道6公里,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好制度带来的真切变化。
红峰村在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的同时,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红白事新规、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积分细则》,盘活整合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挖掘镇域、村域爱心热心人士,道德典型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乡贤,组建党员先锋、村民互助等志愿服务队。融合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凝聚文明正能量,不断塑造文明新形象。
“现在不仅环境美了,大家的老思想也在慢慢转变。以前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都要摆个几十桌,就是为了撑面子。如今根据《村规民约积分细则》里面的规定,家家节俭办宴,绝不讲排场、比阔气。”村民吴平说。
载文明而驰,沐新风前行。文明,已逐渐成为浸润红峰村的鲜明底色,用乡风文明“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