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程天禄:退伍不褪色 永远跟党走
2023-07-19 17:18:33
退伍老兵程天禄
□高杰 刘博石
65年,绵远悠长,可以让世界旧貌换新颜,也可让人青丝变白发。程天禄,1950年参军入伍,1958年入党。入党后的65个岁月,有多少难忘的回忆在其中?这位耄耋老人,曾经战斗在血与火的战场,也曾为呼和马场的建立开疆拓土,尽管现已退休,但他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关心党的事业,时刻为社会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走进程天禄的家,迎面而来的他中等个头,微瘦,不说话时与普通慈祥的老人无异,一开口,便让人惊讶于他敏捷的思维和矍铄的精神,配上有力的手势,能强烈感受到一位老党员刻进骨子里的风采。
1958年,程天禄积极响应“十万官兵下农垦”的号召,毅然决然地选择去最苦、最累的北大荒支援农垦生产建设。当时的农垦还处在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和草原中,树叶铺地一米多厚,到处是水、泥和树叶形成的沼泽,人在这种地方很容易就陷进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住宿条件更为艰苦,在地下挖个十多平方米的坑,上面用树枝混着泥土盖起来,里面又黑又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程天禄和农场的1万多名官兵一锹一镐、人扛肩背地建设出了今天黑龙江农垦859农场。
1958年冬季,总后勤部八一农垦大学成立,作为农场工作的佼佼者,他从几万人中脱颖而出,被组织推荐到了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他抓住一切时间来充实自己,白天专心致志听课,晚上熄了灯还在背诵当天学的课程。吃的是最便宜的窝头萝卜汤,穿的是洗了又洗满是补丁的旧军装,学习条件艰苦,但他感觉很幸福,学习使他思想、理论积淀变得更加厚重。1962年,程天禄以优异的成绩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了总后勤部哈拉海军马场从事技术员的工作。由于在学校期间的知识积淀,在工作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连长。在哈拉海军马场,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职工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深深地融入了军马场这个大家庭。
1970年,程天禄奉组织命令调到了呼和军马场,分配到二连工作。脱了军装,并不意味着下了战场,而是到了另一个战场,他始终坚定“我是一个兵”“我是一名党员”的信念,将“为人民服务”刻在了骨子里。1977年,主持全场电力工作的他,主动和马场所在地的农电局协调、申请,为呼和马场解决电力问题。1978年到1980年,三年的时间,他天天和职工在外面架设高压线,下铺低压线,立电线杆,让电力线路遍布了呼和马场7个生产连队。
1980年1月8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呼和马场全场正式通电。那个晚上,大家都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等啊等,晚上8点,突然间全场的电灯同时亮了起来,人们一下欢呼起来,最高兴的是孩子们,他们走东家串西家嬉笑追逐,大人们聚在一起快乐地谈论着。赶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呼和马场人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没电的历史。
光阴流转,韶华如水。程天禄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亲历了呼和马场经济发展走出的波澜壮阔。作为一名老兵,入党65年来,无论是在部队还是退伍后,程天禄一直没忘记作为党员的职责与担当。采访中,他告诉笔者,他做得最无怨无悔的一件事,就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现在国家日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这些都要归功于党的好领导,他衷心祝福我们的党更加强大、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