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理论实践

兜实情 办实事 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志元

突泉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2572人,其中肢体残疾人7431人,这些肢体残疾人中,50%是因脑梗、脑出血导致。现在,每年新增加残疾人1000人左右,约600人是肢体残疾,其中约300人是因脑梗、脑出血导致。

一枝一叶总关情,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始终牵动着残疾人工作者的心。如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工作,是突泉县残联攻坚的课题。为了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23年,突泉县残联拓展康复服务领域,精准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改革,深入推进康复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为更好地掌握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精准把脉服务残疾人,今年年初,突泉县残联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走基层 送温暖”调研走访活动。5个调研小组共走访20个行政村,重点围绕残疾人所需、所盼、所愿开展调研,着力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用解剖麻雀的方式为精准服务残疾人提供工作依据,真正把残疾人工作做细、做实,助力乡村振兴。

民有所呼,政有所为。突泉县残联始终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调查摸底、兜实情、对症开出良方等一系列扶残助残工作举措,不断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层组织,上下联动精准服务好残疾群众。突泉县残联以第八次残疾人代表大会为契机,大力加强镇、村两级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残联主席和理事长全部配备到位,各村残协配备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委员四名,残协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全部上墙。

建章立制,打造办证“一条龙”服务。在残疾人证办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残疾人在残联办证大厅和评定机构之间几次往返,费钱费时费力。突泉县残联经过与定点评定机构突泉县人民医院多次商谈,协调3间办公室,于2022年8月将办证窗口前移至突泉县人民医院行政楼,做到了申请、评残、办证一条龙服务。

常态化“上门办证”,让重点人群足不出户办证。一方面外请专家到突泉县评残。突泉县残联配合兴安盟残联和兴安盟精神卫生中心,为突泉籍在盟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患者评残办证;同时,借助盟精神卫生中心评定专家到突泉县中医院精神科指导工作的机会,邀请评定专家为住院的疑似精神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到残疾人家里评残。按照村(社区)专职委员每月上报需要评残的相关信息,在办事窗口做好筛查、登记,对需要上门评残的重度残疾人和疑似精神智力残疾人,不定期邀请盟精神卫生中心和突泉县人民医院两家医疗机构的专家组成评残小组,开展“上门办证”服务。近两年,突泉县残联共为274名重度残疾人和41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

启动康复下沉,就近就便让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突泉县残联通过入户调研走访,创新启动康复服务下沉,构建基层康复服务体系。突泉县残联以村卫生室为单位,依托广大村医与残疾人就近生活的优势,成立以村医为康复协调员的服务团队。目前,全县217名康复协调员实现了24小时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同时,突泉县残联以村卫生室为康复阵地,在全县建立了217个残疾人康复服务室、11个乡镇卫生院康复服务站和2个社区康复服务室,让残疾人就近就便享受康复服务,提升了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性。

对症开良方,靶向服务好残疾群众。根据基本状况调研,突泉县残联围绕残疾人所需、所盼、所愿,开展调研走访。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召开调研走访座谈会,逐一梳理、建立台账、制定措施,靶向服务,清单式推进。对当下能够解决的问题及诉求,立即组织落实;对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处理的问题,主动协调推进,并落实专人对残疾人需求情况进行跟踪办理。

(作者单位:突泉县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