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兴安路径
——“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振兴的阐释与调研
2023-08-28 16:12:25
□王凤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必将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延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艺术深植于中国大地,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沉淀,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中又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文艺。各类文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播着中华文化的文脉。一部好的作品,一段动人的故事,以及一种贴心的民俗除了其本体的感染力、技艺的娴熟性,文化内涵上也总是贴近民众接地气,让人深刻体会到文化渊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俗,引导人们向往信仰之美、心灵之美、崇高之美,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对于维系民族精神、弘扬优良品德、传播主流价值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所在。乡村振兴不仅在“形”,更应在“魂”。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乡村发展与文化艺术建立了更为紧密而积极的互动关系。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同时为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发展提供了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文化认同、共筑“美丽乡愁”的战略基础,更是加速乡村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提升乡村主体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认知能力,可以促动他们从被动参与乡村建设到主动投入乡村振兴,由此产生积极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将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艺术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应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乡土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讲,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乡村留下的印记、作品,被贴上乡土社会标签的民间文艺等都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宝藏,它们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应当引起重视。
二是通过文化教育、文艺滋养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能量。首先要利用乡村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提振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其次要利用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惠民演出,送文化、“种”文化,让群众在视听享受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的洗礼。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被中国文联确定为全国“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省份,兴安盟文联充分认识到该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深远意义,敏锐地捕捉机遇,积极借鉴中国文联在全国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借助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的优势,以“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行的形式,将自治区开展的“我们的美好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落地兴安盟,走出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兴安路径。
以“六级联动”为半径,画出最美“同心圆”。自启动“文化村长”工作以来,借助“六级联动”的优势,累计开展理论宣讲783次、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文艺演出706场次,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挖掘培育各类本土乡村文艺人才5361人,组建村级文艺团队578个,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惠及农牧民群众百万人次,以文艺的方式把党的思想理论政策宣传到基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到百姓心间,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领头雁飞进村嘎查,为乡村发展凝心聚力。“文化村长”们组织广大村民开展村歌录制、村舞排演、MV拍摄制作、网红地打卡、视频拜年等工作,并通过人气热度宣传推广村(嘎查)旅游产业、非遗文化和农副产品等,实现文化文艺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最美文艺志愿者乌兰图雅、呼斯楞、李德戈景、齐峰、天骏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正能量偶像,极大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农副产品热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用文化唱响生活,撑起属于人民群众的大舞台。为了打造形成民俗风情与产业特色突出、个性语言鲜明的乡村文化,“文化村长”们用文化唱响生活,撑起属于人民群众的大舞台。四胡演奏家阿古拉老师为胡格吉勒嘎查群众带来了四胡、好来宝、叙事民歌等非遗文化课。“95后”“文化村长”刘丽为全国文明村巴彦敖包嘎查撰写村赋,组织志愿者绘制文化墙,致力让嘎查“气质”“颜值”双提升。科右中旗舞蹈协会主席海鸽在巴彦乌拉嘎查办起舞蹈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舞动新生活。书法家岂梦炜、杨广志带领柳树川村农民书法爱好者学习二十大精神、书写二十大金句,当好践行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员。“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演出活动把乌兰牧骑送到家门口,老百姓从观众变身为主角,人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用喜闻乐见的作品,引领百姓健康精神生活。“文化村长”行动组织创作出大量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目前,共计创作村歌60首,村舞306支,村“明星”画像89幅,书写家训千余幅,拍摄微笑照片5100张,美化墙绘9500米。其中《曙光美 好家园》《我爱我家代钦塔拉》《幸福柳树川》等村歌深受农牧民群众喜爱。有的村成立了合唱团,编排了广场舞,拍摄了小视频,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情景剧《三缺一》是由海力森嘎查村民参与表演拍摄完成的,展现了村民们被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带动引领从而摒弃陋习的真实情境。这些沾泥土、带露珠的乡村主题文艺作品,用“文艺+身边故事”让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唱主角”,提升了乡村文化话语权,增强了农牧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文化村长”行动成为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温润了乡村文化内涵,提振了百姓“精气神”,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主动奔赴四面八方,走进乡村火热生活,把镜头和笔触对准美丽乡村,用不同的文艺形式反映山乡巨变、乡村新貌,展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万众一心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展现百姓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并在此过程中催生新的社会动力,文化艺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兴安盟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