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2023-09-13 18:28:12
□赵晓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立足这些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农村牧区而言,产业是发展的基础,而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兴安盟是农牧业大盟,要立足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持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的兴安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农牧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玉米优质产区”“最佳养牛带”,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新路子,着力抓好“两米”“两牛”产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肉牛、奶牛“双百千亿”工程,把“两米”“两牛”产业打造成当地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富民产业,让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农牧民。
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带领作用。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牧区产业发展。了解农村牧区群众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一家一户分散粗放经营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大趋势,农业生产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变,要依托农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牧区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带领农户增收致富;二要广泛宣传相关惠农政策和地方政府涉农产业发展方向。让农牧民把握好政策机遇,主动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规避小农户分散经营劣势,逐步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三要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根据农牧民发展和农牧业生产需求,创新农牧业科技培训形式和内容,组织农技人员根据生产时间节点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技能的培训,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土秀才”“田专家”,把培训办在田间地头、畜禽棚圈、生产一线,有效提升农牧民科学种养能力和农村牧区科技发展水平,更好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农牧业的过程,就是从粗放型到精耕细作集约化的过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一要加快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品种结构,增加有市场、抗灾害的优质品种。依托兴安盟优质无污染生态优势及现有的农产品品牌(如兴安盟大米),逐步打造成为区内外闻名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抓好肉牛奶牛养殖产业,以肉牛奶牛养殖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牛产业,逐步扩大规模;二要推进农牧业品质提升工程。抓好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同时逐步推进对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升级,从品种、生产经营方式、生产过程都需要改进提升,促进传统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农牧业发展;三要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积极探索畜禽粪便、农膜、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四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兴安盟绿色无污染特色优势,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经营方式,促进农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品牌化运作,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培育壮大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一要扶持现有的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给予资金、政策、技术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二要鼓励龙头企业推行订单农业、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由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共同兴建基地,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形成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牧户的新模式。三要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在不断完善合同契约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扩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一要打造优势特色绿色农畜产品品牌。结合兴安盟产业特色,坚持创品牌、拓市场,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积极开展本地农畜产品的品牌营销宣传,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涉农企业的品牌建设,如扩大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的规模、次数,积极搭建更加广泛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提高农畜产品的知名度。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建立专业协会等,以提高农牧户组织化程度,增强营销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二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深入发展农村电商,充分利用电商途径将本地农畜产品辐射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农牧民增收。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积极搭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平合,推动“兴安盟大米”和“兴安盟牛肉”等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经营销售相结合。加强网络、加工、包装、物流、冷链、仓储、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商发展基础环境。加强网货研发,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着重推广、销售、培育地方优质特色品牌;三要加快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健全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体系。引导快递企业向村屯延伸,动员商贸物流企业向农村配送,利用 “乡间货的”、农村大客车捎货等,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的物流问题。
(作者单位:兴安盟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