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

“智慧农业”助力“莓”好生活

□记者 韩雨格

初冬时节,室外寒气逼人,然而在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里,却温暖如春。绿叶与藤蔓交错中,一颗颗熟透的草莓探出头来,层层叠叠,令人垂涎。居民们携家带口,穿梭于绿意盎然的景色中,享受着采摘的乐趣。

在这个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中,记者参观了1栋576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和7栋780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这8栋大棚的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多大棚竟然只有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在管理!原来,这些大棚都充满了高科技。

技术员瞿召云说,他通过在棚内外及土壤中加装的传感器,只需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等数据信息。此外,他们利用引进的国外智能化的灌溉设备,收集草莓在各时期的灌水量、施肥量、溶液EC、PH值等数据,浇了多少水、追了多少肥都能一清二楚。

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这名技术员能够同时管理8栋大棚。他的“超能力”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瞿召云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建立适合突泉县浆果生长的新模型,实现智慧化种植。”依托于数字农业大脑的智能控制,这个产业园将为草莓、蓝莓等浆果创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产出的果实色泽鲜艳、颗粒饱满、浓郁多汁、口感上乘。   

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作为突泉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投入资金2200万元。该项目由时创农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规划、建设和运营,并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红熟的草莓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采摘,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据瞿召云介绍,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目前雇佣了18名临时工和6名固定员工,他们主要负责给草莓打杈。员工们每天的收入在150元至200元之间。家住附近的王海英看到招工信息后,主动报名参加工作。“我每天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主要负责给草莓打底杈和掰水杈,每天能赚100多元。”王海英满脸笑容地说道。只需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赚钱,这样的机会让她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