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聚力提升康复水平 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2023-11-14 17:28:49
本报讯(冯玉艳)家住突泉县易地扶贫搬迁醴泉小区的72岁四级肢体残疾人周淑兰,因为脑血栓后遗症导致活动受限,每个月都会来到家附近的康复室接受免费的针灸和拔罐治疗,治疗时间为7天。周淑兰对记者说:“家附近的康复室不仅医生医术高超,还提供免费治疗,真是太棒了。”经过9周的治疗,现在她已经能够遛弯逛街了。
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突泉县残联始终坚守“少一个残疾人,多一个健康人,多一个幸福家庭”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村(社区)卫生室为康复阵地,组建了以村医为康复协调员的服务团队,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减轻病痛,预防重度残疾的发生。
截至目前,突泉县已经成功建立了217个残疾人康复服务室和11个乡镇卫生院康复服务站,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突泉县九龙乡长春岭村康复服务室,清晨便有80余位村民聚集于此。见到专家带领的村医团队莅临,村民们自动排起长队,秩序井然地接受开方、针灸治疗和抓药。对于突泉县残联邀请专家到村里巡诊的做法,村民们纷纷赞不绝口。
今年44岁的劳红波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由于肠胃功能不佳,他的母亲魏淑芳带着他来看病。经过针灸治疗,儿子的症状不仅得到了缓解,而且看病没有花一分钱,母子二人非常高兴。
为了打造一支具备优秀素质和技术稳定性的康复协调员团队,突泉县残联充分挖掘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现场教学的方式,邀请了吉林省沙河医学研究中心执业医师滕喜军进行了为期8天的医学讲座。同时,还带领学员深入到全县6个村级康复服务室进行实地教学,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村医的医术水平,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现场教学实现了双向受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培训,村医们熟练掌握了针灸、按摩、拔罐等康复技能,特别是针对脑梗、脑出血的预防有着显著的效果。王友是突泉县六户镇中心村的村医,在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8天的学习和专家手把手的指导,我们收获颇丰,希望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为残疾人和其他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康复和预防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数据表明,突泉县每年因脑梗和脑出血导致的肢体残疾人数超过300人,这些残疾本可以通过早期的预防和康复措施得以避免。2023年,突泉县残联将康复与预防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明确了各项经费保障政策,并积极争取了76.77万元的资金,同时县级财政也给予了23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精准预防康复工作以及购买辅助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