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宝石』处处耀眼
——突泉县宝石镇产业富民、文化兴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
2023-11-26 17:10:01
春州古城
宝石湖田园文化综合体项目
梅花鹿和主人亲近
护林员进山巡护
高洪丰指导村民种植药材
高跷队排练
东沟村志愿文艺舞蹈队
老头山风光
老头山雪景
□记者 张伟男 通讯员 宋奇睿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突泉县宝石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折不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和乡村振兴总要求,致力新农村建设,打造出具有宝石镇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间”。
产业强 ——特色种养殖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在宝石镇宝山村的突泉县岩泉梅花鹿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大小小的梅花鹿正在干净的圈舍内悠闲地“品尝”着美味的草料。合作社负责人徐科研2015年返乡创业,他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梅花鹿养殖知识,既做饲养员,又做畜牧师,一步步将合作社发展壮大。如今,他的鹿场占地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已经成为一家集梅花鹿科普教育、梅花鹿养殖、种鹿繁殖培育、鹿产品开发和活体鹿销售为一体的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梅花鹿浑身都是宝,相比养殖常规牲畜,收入更可观。”徐科研介绍,如今,他家生产的鹿茸、鹿角帽、鹿胎膏等鹿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地。
“现在无论是梅花鹿养殖还是鹿产品加工,我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周围也有一些父老乡亲们想来跟我学习养鹿。”徐科研说,“这几年,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通过‘借母留羔’的方式带动了一些群众增收,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养殖技术,争取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一起养好梅花鹿,走上致富路!”
除了发展特色养殖,近年来,宝石镇将探索增加生态产品附加值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群众发展“林药间种”的特色种植业。截至目前,全镇种植中草药共计12000余亩,户均增收达2万元。
在宝龙村云丰中草药种植基地,2000多亩赤芍、黄芩等中草药正在地下悄然生长,为不久后的破土而出积蓄力量。基地负责人高洪丰从2018年开始种植中草药,在看到了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前景后,他不仅自己大规模种植,还带着父老乡亲一起种。
“我种的这种赤芍成熟时间是6年,平均每亩可产1万斤以上,净收益可达5万元。今年我仅卖种子和幼苗就产生收益30余万元。而且最主要的是,赤芍可以与多种经济农作物间种,经济效益高,非常适合乡亲们发展副业。”高洪丰说。
“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既可以将闲置的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又可以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实现中草药种植,而且还能改善局部气候,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融合统一体。更重要的是,林下中草药种植成本低,亩产收益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宝石镇党委书记王双菊说。
家园美 ——“治”“护”齐抓让家乡环境靓起来
“与其说我们是在这工作,不如说我们就在这过日子。”老头山自然保护区宝合沟管护站护林员曹俊杰说。宝合沟管护站位于保护区最深处,四面环山,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曹俊杰依然选择以山为家,扎根深林,每天巡护近10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例外。
在3.14万公顷的老头山自然保护区内,像曹俊杰一样,无论风雪交加还是酷暑炎炎,20多位护林员们整日穿行于密林之中,只为守护好这片生态瑰宝。
付出必有回报。在一代又一代护林人的守护之下,老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好的保护。如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3%,保护区内林木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2020年,保护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从四面八方闻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生态美则旅游兴。依托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宝石镇充分利用“一山一水两湖三址”自然人文资源,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软硬并进,积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全域旅游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在位于宝石镇宝城村的春州古城下,不少游客正趁着雪景拍照打卡。雄伟的春州古城、威仪的金帐大营、别具特色的主题民俗,吸引了众多来自盟内外的游客。然而这仅是近年来宝石镇打造的宝石湖田园文化综合体项目的其中一部分。
宝石镇聚焦观光、休闲、度假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坚守“保护性开发、修复性重建”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打造占地总面积1320万平方米的宝石湖田园文化综合体项目,内有突泉历史文化博物馆、春州古城、演绎广场等多处景点,旨在把宝石湖田园文化综合体打造成突泉县全域旅游新引擎、兴安盟文旅融合新示范、自治区乡村旅游新样板。
据了解,宝石湖田园文化综合体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可实现收入1800万元,而且可以为附近村民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宝石镇切实把这一旅游项目做成了富民项目,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构建‘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孵化带动作用,促进群众、企业、村集体三方增收,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挖掘景区发展潜力,举全力打造京津冀至乌阿海满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停靠驿站。”宝石镇镇长王志波说。
文化兴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润民乡风拂面来
“踩高跷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大家一起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还增进了感情。现在我们村的妇女都非常团结友爱,很少有因为家长里短闹矛盾的。”春州古城高跷队队员艾娟说。
从去年开始,宝城村妇联主席、春州古城高跷队队长王晶挨家挨户动员妇女参加高跷队,她带着大家一点一点学习技巧,一件一件添置装备,终于将春州古城高跷队组建了起来。今年一年,高跷队在县里大型活动上演出不下10场,还接到了盟里丰收节活动的演出邀请。如今,春州古城高跷队的名声越来越响。
“踩高跷是我们宝城村的传统文化,以前一到节假日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会表演。后来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这门技艺也就逐渐荒废了。如今,家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妇女们在家也不那么忙了,我就想把大家组织起来,由我们妇女继续把踩高跷的传统传承下去。”王晶说。
近年来,宝石镇十分重视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和妇女工作深度结合,通过文艺舞蹈队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像春州古城高跷队这样的文艺团体,在宝石镇的其他村屯也并不少见。
“来,大家跟我再走一遍,刚刚好几个人都没有踩上点儿。”入冬以来,东沟村志愿文艺舞蹈队的队员们每天准时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排练舞蹈。她们不仅舞跳得好,经常在县里演出,而且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帮助村民们销售农特产品。2018年,她们被兴安盟评为“业余乌兰牧骑”,2020年又被突泉县授予“草原轻骑兵”称号。
“通过参加村上组织的集体活动,妇女们的精神风貌明显改善,而且村上的各项工作她们也都积极参与。如今,舞蹈队员都有了多个身份,她们既是文艺志愿者、政策宣讲员,又是舆情监测员、纠纷化解员。”据村书记刘秀丽介绍,东沟村常住人口有200余人,如今,文艺舞蹈队的成员占到了全村人口的30%,占妇女总人数的70%。
文化引领,实现民心聚合新效应。近年来,宝石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惠农政策、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重点课程,培育出一个又一个“创业致富带头人”;高标准打造的文化广场、草原书屋、图书阅览室,满足了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天的宝石镇,家园和美、乡风文明、百姓富足,人人充满了干劲。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宝石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群众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