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

一渠绰尔多奋进  引得清流润蒙东

——写在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之际

□记者  周新育  孙新宇

全线贯通!

12月23日9时57分,在一片欢呼声中,“草原如意号”TBM的巨大刀盘破岩而出,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再传捷报——

历经1900多天的艰苦奋战,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5#—3支洞和5#—2支洞精准贯通,标志着引绰济辽工程全长183.43公里的输水隧洞段实现全线贯通。

这次贯通,殊为不易!

5台我国自主研发的TBM掘进机,钻山岭、凿顽石;一万余名建设者,筑高坝、挖隧洞;鏖战5余载,创造了国内同级别洞径TBM单日掘进101.12米、单月进尺1380米、单台连续5个月超千米的纪录,书写了内蒙古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蓝色奇迹”。

这次贯通,意义重大!

“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的全线贯通,向全面建成通水迈出了关键一步。”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金表示,“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期间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属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全线贯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缓解蒙东“水荒”的民生项目

如果说三江源被誉为高海拔中华水塔,大兴安岭就是当之无愧的高纬度中华水塔。

兴安盟境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绰尔河是嫩江右岸一级支流,也是兴安盟最大的河流,在盟内流域面积达74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6亿立方米。

地处松辽平原西端的通辽市,是内蒙古“粮仓”,多年来2000万亩农田多数依靠“井养农业”,每年抽取的地下水为可开采量的105%,造成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作为辽河干流的西辽河,21世纪以来几乎全年断流,严重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紧邻通辽市的兴安盟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据统计,受水区通辽市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54立方米,仅为全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116立方米的21.4%。

引绰济辽工程就是在这一多一少、一丰一欠的差距上,奠定了上马的事实之需和理论之基。20世纪50年代起,有关部门曾先后多次开展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已批复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已审查的《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及《辽河流域综合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实施引绰济辽工程,由绰尔河流域向辽河流域调水,以缓解通辽市和兴安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修建引绰济辽工程的梦想很美好,但“敲定”这个工程可谓几经波折。

2011年3月,自治区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关于上报审查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2012年5月,由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联合编制的《引绰济辽工程规划报告》,于同年11月获水利部批复;

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工程。引绰济辽工程赫然在列,而且是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2014年7月,文得根水利枢纽及乌兰浩特输水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不再单独审批乌兰浩特至通辽段项目建议书,合并审批引绰济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3月,环保部批复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11月,取得水利部对初步设计报告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2018年9月,引绰济辽控制性主体工程开工。

至此,这项“善水为民  福泽蒙东”的内蒙古水利民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洞穿”层岩、连通水脉的攻坚工程

2018年9月,引绰济辽主体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各中标单位陆续进场。来自四川、陕西、甘肃、河南、贵州、新疆等地的1万余名建设者们,如轮毂上的辐条般交集在一起,向着实现蒙东地区“北水南调”的梦想一步步前进。

2023年12月21日,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跟随施工团队,在黑暗中抵达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光村埋深100米隧洞中。彼时,兴安盟室外的气温已降至-18℃,但隧洞内的温度却在13℃-15℃之间,湿度超过了70%,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记者感觉浑身都被热气包裹着。现场汗水、火花、泥浆交织,一派火热景象。

涌水量大、水温低、围岩多变、断层多发……引绰济辽工程输水线路全长390.263公里,其中输水隧洞段全长183.43公里,掘进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题,但水利工程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想方设法,一一攻破。

参与引绰济辽施工5年、从事工程建设13年的中铁十八局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五标负责人白涛深有感触地说:“工程实施我们总结有‘五难一重’,最难的地段一天只能掘进三五米。但即使有千般难万般苦,我们必须全力克服。因为这个工程寄托着千千万万人的期待,凝聚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将为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隧洞每掘进一米,都要倾注许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引绰济辽工程全线引进5台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智能隧洞硬岩掘进设备TBM施工,承担着94.201公里的隧洞掘进任务。

“草原吉祥号”“草原如意号”“草原平安号”“草原和谐号”“草原安达号”TBM……这些大国重器用精良技术托举起伟大工程,有效保障了项目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了顺利通过50余条断层破碎带及近300处超常规涌水点、独头掘进10余公里“零误差”贯通、TBM月进尺1380.19米创同类洞径月进尺纪录等多项第一。

文得根水利枢纽成功围堰截流、大坝顺利封顶、下闸蓄水通过阶段验收!

发电厂房4台机组空转、空载试运行圆满成功!

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于2022年11月全线贯通!

国内土-岩复合地层最大口径最长距离泥水平衡顶管蛟流河顶管工程,于2023年9月顺利贯通!

引绰济辽工程一路穿山越岭,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穿越铁路3次、高速公路1次、省国道4次,穿越其他道路、河流(蓄滞洪区)等近20次。

全长183.43公里的隧洞段今天终于全面贯通,5年的艰辛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为喜悦、兴奋、激动!

中铁十八局引绰济辽隧洞段施工5标项目部技术人员魏代奇亲眼目睹了“草原如意号”TBM(全断面隧道硬岩掘进机)的刀盘破岩而出这一历史性瞬间。他眼里噙满激动的泪水说:“就像看着一个孩子逐渐长大一样,特别欣慰、激动,我们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润泽草原、福泽众生的生态工程

这是一场跨越390.263公里的奔赴。一渠碧水,将从兴安盟的文得根水库出发,通过“地下长龙”般的隧洞段、稳流连接池和PCCP管线段,一路辗转,抵达通辽市莫力庙水库,像一条蓝色哈达,将兴安盟和通辽市两地紧紧相连。

有人称,这是来自大兴安岭的绿色矿泉水。这一渠碧水,将惠及通辽市、兴安盟广袤的土地,为沿线的人民带来永久的福祉。

为了这一渠碧水,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者们种植植物活沙障,采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柠条、蒙古冰草和披碱草恢复植被,以降低固定沙丘活化的生态风险;

为了这一渠碧水,引绰济辽工程斥资1.03亿元,在文得根水库大坝一侧专门为鱼类建设了一条3.082公里长的“鱼道”,还建设了鱼类增殖站,尽可能不破坏兴安盟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文得根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鱼池里,成群结队的绰尔河本土鱼类在水中欢快游动,它们多是黑龙江茴鱼、黑斑狗鱼、乌苏里白鲑、哲罗鲑、细鳞鲑等冷水鱼。为了保护引绰济辽工程所在河段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有的鱼类资源及鱼类资源量,2021年以来,文得根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鱼已经放流哲罗鲑、细鳞鲑、黑龙江茴鱼等珍稀濒危苗种159.1万尾。

修建“水路”,不忘为鱼儿“让路”。一份长达984页的《引绰济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尽显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者的生态环保理念。

如何减缓引绰济辽输水工程施工对科尔沁沙地植被的影响?为响应《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中提出的加强施工期对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引绰济辽工程将工程建设与水源地保护、湿地建设、工程景观建设、生态修复等充分融合,确保将工程打造成生态工程、绿色工程。

可以想象,一渠碧水缓缓流向科尔沁沙地的背后,是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者对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内蒙古科右中旗五角枫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尔沁沙地生态脆弱区,引绰济辽工程输水线路穿过该保护区实验区16.1公里,为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引绰济辽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优化了保护区段的施工作业带宽度,将施工作业带宽度由全线的70米降至56.3米,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输水干线二分公司征地移民环保部部长张贵成说。

为了保护生态,引绰济辽工程一共移栽了18000株树。都是黄菠萝、稠李子、山丁子、五角枫这样的珍贵树种。

建设与保护并重,绿水与青山同在。

引绰济辽工程惠及兴安盟、通辽市的8个旗县市区、10个工业园区,对促进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引绰济辽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调水量可达到4.54亿立方米,扣除输水损失后,调水量合计4.36亿立方米,其中向兴安盟供水1.49亿立方米、通辽市2.87亿立方米。通辽市和兴安盟两地的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输水隧洞段,是引绰济辽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输水工程隧洞段的全线贯通,预示着距离通辽人民喝上绰尔河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金透露,引绰济辽输水隧洞段全线贯通后,二期输配水工程也将加速推进,预计到2025年,嫩江右岸支流的绰尔河有望通过引绰济辽输水隧洞调引至西辽河下游的通辽市,可有效改善输水沿线8个旗县市区、300余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对推动蒙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