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新闻

良匠之师  技能报国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勇毅记事

□本报记者 董一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题记

天高云淡、阳光温暖。

罕山脚下,以绛红为主色的崭新教学楼群在绿树翠草间尤显庄严隆重,从大兴安岭由北向南辗转奔来的归流河支流,一路奔腾,穿过书香校园,又流向未知的远方。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出早操,齐整的身影、矫健的步履,嘹亮的号子响彻天际。

这是盛夏清晨的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这是祖国北疆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希望摇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院院长范勇毅是自治区职业教育行业中的“教育专家”,这不单单是因为他连续三年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年度考核优秀”,还因为,他从大学毕业就支边投身于职业教育,一干就是35年。从中职学校的普通老师、副校长到高职专科学院的教授、院长,35年历尽风雨彩虹,从青春走到白发,他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也成长为兴安大地职业教育的建设者、引领者。

采访范勇毅院长,学者的儒雅风范,师者的博学谦谨在他身上一一呈现。记者听他娓娓道来,尽是学院的发展与前行。

在田间大地上“耕耘”,执着中职教育的初心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各有不同,范勇毅的职业生涯用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35年从事职业教育,一个单位,一干到底。看似平凡,却厚积薄发。

范勇毅1989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毕业后,他告别老家呼和浩特武川县,主动申请支边来到当时被称为“老少边穷”的兴安盟,分配到兴安盟农牧学校,成为一名农学科教师。在12年的教学工作期间,他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先后任学校农学科科长、农场场长、校长助理、副校长。

职业教育以实践为中心,产教融合是其特点。范勇毅工作伊始,在农牧学校任农学科长同时担任班主任。那是一段青春奋斗的日子,他除了带领同期从大学校门迈出的同事开展专业建设外,就是与学生们一起摸爬滚打在田间大地和三尺讲台上。

把知识播撒土地上,是他作为一个农学科老师教育学生的理念。当时,学校在乡间有一个实验农场,他带领学生们一起搞养殖种植,一起进行大田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的顾庆华老师告诉记者,范院长做事执着,专业能力强,有见地。还记得当年乌兰浩特市菜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菜品食用菌,就是他带领学生们一起培育出来的,不但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还带动了一批人发家致富,同时,成为学校创收的一个大项目。这样的事例,太多了。那些年,范勇毅不但是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出色的“农人”,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他是教师里最会种地的那一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农学科教育教学方面,范勇毅成绩斐然,在兴安盟农牧学校,他为兴安盟的农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农牧业、服务农村牧区的优秀人才,有的成为当地种养业的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兴安盟农牧业管理层的领导和精英。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2001年3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文件,决定在已组建的兴安盟教育学院基础上,成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同年6月18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6月,兴安盟委、行署将盟内五所中等专业学校即盟农牧学校、盟卫生学校、盟财政学校、盟交通技工学校和盟粮食干部学校并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至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起步、发展、壮大。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在23年的奋斗历程中,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区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兴安盟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成立,广纳人才。2002年,兴安盟全盟范围内进行“一推双考”,选拔领导干部,范勇毅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遴选为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

从此,他从中职学校的副校长荣任高职专科学院的副院长,直至院长。

谈起往事,总让人感慨。他说,他和兴安职业教育一起成长、发展,他喜欢站在讲台上讲课,也喜欢耕耘在田野大地上,其实,一辈子执着干一件事,很幸福。

在三尺讲台上“逐梦”,坚守高职教育的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也是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领导者,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是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脉,一举一动关乎学校兴衰。

中国梦,职教梦。2018年,范勇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身为一院之长,他的“职教梦”就是实现兴职人几代人的梦想:“从高职专科到高职本科”的飞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新”和“实”的期盼越来越高。迎接“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加速确立,职业院校迎来了蓬勃生长的发展机遇。

如何抓住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范勇毅集职业教育百家之长,汇学院领导班子及优秀教师的智慧力量,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创新思维和教育模式。

第一个创新:办学方向与办学模式创新。创造性地提出“4个坚持、3个服务、2个基地、1个目标”。即:坚持服务地方发展办学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不动摇、坚持特色办学不动摇、坚持开放办学不动摇;服务自治区重大战略、服务兴安盟支柱产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一所新农科专业优势彰显、“一老一小”专业特色鲜明、现代服务专业打造品牌、新能源新产业专业适度超前布局、理工农医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职业技术大学。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智慧生态农业”等13个主攻方向明确的科研团队。积极同江南大学、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发集团等开展科研合作和项目培育,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成功加入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成立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近三年获批区级以上科研项目123项,结项43项。

积极发挥智力引领作用,依托学前教育专业、护理专业等4个骨干专业,积极构建乡村养老和托幼专业群,并获批自治区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地。

2021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消防救援学院成立;2023年,兴安盟乡村振兴学院成立。范勇毅说,这两个新学院的成立就是服务地方发展办学,创新办学模式最好的实践。

兴安消防救援学院设置了建筑消防技术和森林草原防火技术两个大专及消防中专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77人。主要开展消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并拓展初级指挥员、消防员、消防设施操作员、消防安全管理员等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森林防火科学技术研究、决策咨询及相关交流合作工作,并参加应急救援机动增援等任务。目前334名学子已走上实习岗位。此举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成为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      

2023年3月2日,兴安消防救援学院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工匠学院”。   

2023年,兴安盟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依托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及技能人才班底,以“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技能提升”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全盟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不断挖掘专业和师资优势,对标绿色农牧业、清洁低碳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架构专业群,细化专业体系,为建成兴安盟乡村振兴智库贡献高校力量。

“目前,兴安盟乡村振兴学院双师型教师26人,执业兽医师6人,各类中高级考评员20余人。学院还引进了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专家承担种养技术培训课,结合当地需求和人才实际,培养培训‘土专家’,助力经济发展。”学院培训部主任刘燕介绍。

第二个创新:办学定位与教育理念。确定立足兴安、面向兴安、服务兴安,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深入贯彻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教育新理念,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形成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形成“一个院系一个行业规范引领、一个专业一个龙头企业衔接、一项技能一个企业师傅带领、一个学生多项特长保障就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四个结合“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校园里,记者采访到了已毕业一年的马明远同学和今年高考专升本到河套学院的徐晓伟同学。两个来自赤峰的帅气阳光男孩。

两个人是好朋友,两个人同是网络安全专业,两个人对网络电子信息都非常热爱,两个人都是学院计算机青年社团的骨干力量,两个人都参加过全国网络大赛,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在学院,他们既是学生,又是校园网络安全员,负责全院的业务系统,网络通信保障,同时也负责着学院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

由于成绩优异,马明远在专二时,就被安恒公司聘用为兴安盟地区机房网络维护员。毕业即就业,他目前已是安恒公司的员工,每月工资超万。

徐晓伟同学在校上课期间也被网络公司聘用,今年的专升本,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联网工程。他说,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开发工程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出一份力。徐晓伟告诉记者,学校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梦想起航的港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的青春记忆和奋斗足迹。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如何,他都将带着对学校的深深眷恋和感恩,努力拼搏,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精彩篇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的培育之恩。

虽然两个人都毕业了,但是对学校的依恋和感谢溢于言表,院长好、老师好、学校好,他们会带上这“三好”教会的技能和本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校园里,像马明远和徐晓伟这样的同学比比皆是。

学院为学生努力构建广阔的就业和发展平台。学院领导班子带队走访区内外企业,企业也应邀到学院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共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他们先后到内蒙古森工集团、山东鲁安消防有限公司、山西华兴科软公司、内蒙古云牧草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为学院向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京蒙帮扶企业调研团、山东鲁安消防有限公司、青岛餐饮协会、大连春和有限责任公司、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华正文旅集团等企业多次来到学院,就校企共建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对接座谈。

第三个创新:构建职业教育区域国际合作品牌。近年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围绕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全力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不断深化中蒙俄三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立足地域优势不断推动职业院校合作成果转化,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自2015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多次中蒙俄职业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兴安盟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016年5月,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与蒙古国东方省技术培训实践中心围绕互派留学生、师资培养等事宜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6年—2018年,共培养64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留学生。2017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在阿尔山市组建成立了“中蒙俄东北亚旅游商务合作学院”(简称旅游商务合作学院)。  2018—2019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蒙古国大呼拉尔办公厅合作的“蒙古国职业院校师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短期项目”。在畜牧兽医、道桥建筑工程、汽车修理、信息技术等四个专业领域共培训了129名学员,为蒙古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阿尔山、蒙古国东方省、俄罗斯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等地区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理念,争取三国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度融合中蒙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举办中蒙俄三国跨境旅游论坛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合作办学,依托国内外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培养更多跨境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在盟委行署的关注和支持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向北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在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展现了老区高校担当,彰显了职业院校的作为。

在学术领域里“引领”,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维度

讲台是范勇毅终身的热爱。他说,他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院长。是的,他是教师,是一位优秀的农学科教授。他有两项发明专利,在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

博学多思,敏慧于众。

2022年8月19日,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于天津开幕,大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为主题,来自全球123个国家约700名代表注册参会。其中,有来自瑞士、新加坡、阿根廷等25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埃塞俄比亚、爱尔兰、巴基斯坦等15个国家的驻华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1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或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范勇毅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参加大会“职业教育助推全球减贫进程”平行论坛,以“多措并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题应邀发言,分享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与做法。

2022年9月9日,内蒙古“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受邀参加。大会以“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着力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主题,教育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及区内涉农高校相关领导、涉农专业负责人出席会议。范勇毅作为全区唯一一家高职院校代表,以“构建‘新农科’、培育‘新农人’、服务‘新农村’”为题作主旨发言。

他从围绕地区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布局,以“产学研创用”专业建设模式建设“新农科”专业群以及通过学科交叉、促进专业融合发展来构建“新农科”,使专业建设紧跟地区产业布局;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两方面培育“新农人”、以人才培养服务地区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培训、成果转化、专家团队及产业示范四个方面服务“新农村”技能培训,助力地区乡村振兴。他的发言让与会专家学者看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新农人”,服务“新农村”。

范勇毅率先垂范,带领学院高水平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完成9个“1+X”证书试点专业申报工作,制定《金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每年达1.8万人次;成立水资源环境康养院士专家工作站,牵头实施兴安多羔羊项目、甜叶菊项目、北虫草等项目,为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尾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新校区描绘新蓝图 新环境谱写新篇章。 2021年,占地面积1515.2亩,建筑面积25.09万平方米,总投资12.51亿元,一座人性化、现代化、生态化、景观化、智能化的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这对于兴安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院从老校区搬到新校区,有很多爱校建校的小故事在悄悄演绎。

范勇毅说,新校区的搬迁,让他久久难眠。建设智慧、和谐、美丽的兴职新家园,是几代兴职人的夙愿。学院新校区建设从启动规划至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倾注了几任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教职员工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也牵动着兴职万千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热切期盼。新校区建设不仅拓展了办学空间,更承载着学科专业向高质量挺进、承载着建设“职业本科”大学的光荣与梦想。

他感觉更加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肩膀上。搬家之初,经费紧张,而他是一位擅于“勤俭持家”的院长,曾经因为节俭有度受到过自治区评审组的好评。

搬新家不忘“过紧日子”,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此其期间坚决落实盟委行署提倡“过紧日子”的号召,在新校区搬迁过程中,精打细算节约支出。 盘活存量能用尽用。学院上下形成共识,坚持“能不买的办公用品一律不买,能修缮的一律修缮,能盘活的一律盘活”的原则,不添置新家具、不购买新办公设备,最大限度节约支出,从点点滴滴做起,避免铺张浪费。 严干部宽师生。学院在征得上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将下拨的专项经费积攒起来,用于增添新校区的教学设备,重点保障教学上的关键需求。

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顾庆华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我们院长是‘小扣’,特别节俭,但是,你别说,他在我们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引进博士人才等方面却是非常大手笔,让我们佩服。”

“范院长严谨务实,对学院发展方向把握得准,从教学管理上、教学理念上,对系主任的引领指导作用特别大。不喜欢开会是人的常态,但是,我们都喜欢范院长给开会。大家轮流发言后,最期待的就是范院长最后的总结,他总能凝练出我们思想中的精髓加以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最后点化我们,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范院长爱校如爱家,老校区比较小,也没有现在繁忙,老师和学生们经常看到他下班之后巡视校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不是去学生宿舍看看,就是在食堂和学生们一起吃饭,同事们开玩笑说,学院哪个角落有个烟头,范院长都知道。搬到新校区,他更忙了,但仍会时不时地看到,他出现在校园里查看。”学院师范教育系主任庞进元谈及范勇毅,满心敬佩。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轨迹。因此,学院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讲心理学的李秀侠老师受益颇多:“范院长不但关心教师们的教学,也关心着教师们的业务能力的成长,对教师的培养和引领。比如年轻老师在成长的阶段需要什么,范院长都会提出中肯的建议。我和系里一些老师,在职称评定中遇到一些问题,范院长都会给出指导和建议,让人深觉在岗位上遇到好领导是多么幸运。”

人生最宝贵的是精神。有一种精神叫追求,有一种精神叫执著,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在范勇毅身上,闪耀着这些精神的光芒。“铁肩担教育,热血灌芳林”是他的教育情结、教育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他职业教育终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