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

兴安盟:产业“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记者  刘也

初冬时节,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内蒙古鸿安牛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标准化牛棚映入眼帘,一头头肉牛晒着太阳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一条喜人的消息也如约而来——11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发布了《关于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名单》,科右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绩效评估。

“科右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创建名单后,经过三年的创建,已形成种源繁育、饲草供应、育肥交易、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国家级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平台。”科右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包玉亭介绍说。

2022年4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科右中旗着手创建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达734.7万亩,覆盖4.2万名农牧民。目前,科右中旗肉牛存栏50万头,肉牛养殖户、合作社分别为3.5万户、700家,户均存栏18头,实现了农牧民在“家门口”进行肉牛交易,被评为全国肉牛全产业链典型旗、中国牛交易大会永久举办地。

近年来,兴安盟在坚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将产业园作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粮食、肉类、乳业、蔬菜、林业、草原“六大产业”为核心,积极打造肉牛、乳业、肉羊、大米、羊草、设施农业“六大园区”,全面推进国家、自治区和盟级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全盟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4个、盟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4个,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高地,使产业园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农牧民就业增收的“动力源”。

“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作都实现了现代化,无人机施肥、打药、运送幼苗,还可以在小程序上查看土壤湿度、温度和虫情。自从采用了科学种田方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村民于凤立说。

作为全国首批、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7年获准创建以来,以水稻产业为核心,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产业园总产值从20亿元跃升至41亿元,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从85%提升至96%,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从75%增长至98%。此外,产业园内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100元大幅增长至3.1万元,这里成为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福地”。

在一个产业园区的引领下,一方百姓得到了繁荣发展,一种全新的模式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如今,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周边省区游客进入兴安盟的第一站,亦是周边旗县群众短途游的落脚点,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带动2500多名各族群众创业就业,直接经济收入增加近1亿元,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明星”。

“我们将持续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以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积聚整合资源力量,把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围绕大米、肉牛等特色主导产业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引导农牧民有效嵌入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兴安盟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