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闻窗

新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提升传播力的策略与思考

□周新育

《兴安日报》是兴安盟委机关报,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保持并提升自身的传播力,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兴安日报》的实际情况,探讨新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提升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

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环境为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构成了挑战。《兴安日报》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挖掘优势,以适应新媒体环境。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力的核心要素包括传播效果、传播质量以及传播影响力。因此,《兴安日报》需要不断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兴安日报》提升传播力的优势

新闻资源与市场优势。《兴安日报》拥有广泛的新闻资源网络,与盟委、行署及各级党政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够及时获取权威、准确的政策信息和政务资讯。同时,《兴安日报》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媒体产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品牌权威性与公信力。作为兴安盟委机关报,《兴安日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创刊4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兴安日报》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新闻队伍。现有采编人员在重大主题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采编团队在新闻传播原则、法律法规等方面也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自律性,有利于维护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兴安日报》提升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重塑采编模式,提升报道效率。在新媒体时代,《兴安日报》需要优化新闻采编流程,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工作机制。通过建设融媒体指挥中心,实现新闻素材的共享和新闻报道的协同合作。同时,加大对新闻队伍的培训力度,重点提升全媒体采编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多元传播。《兴安日报》应充分发挥党报优势资源,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图文直播等传播形式,提高受众满意度。同时,密切关注受众需求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了解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坚持正确引领,坚守社会使命。《兴安日报》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使命,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正能量,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正义和幸福感。同时,关注民生新闻报道和热点时事话题,通过深入挖掘民生题材、关注民生热点等方式,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以民生为本,贴近群众需求。《兴安日报》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需求变化,加强人文关怀和民生报道力度。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打好民生牌、聚焦民声、服务民生;第一时间做好权威信息、热点新闻的发布和解读工作;当好民意“晴雨表”和民情采集器,及时反馈群众的所忧所急所愁所盼。

新媒体环境对地市级党报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兴安日报》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传播力的持续提升。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努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兴安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作者单位:兴安盟融媒体中心)